念了五年電機科,卻沒有做過相關工作,導演魏德聖從遠東工專電機科畢業後,進入夢幻的電影產業。雖然學非所用,但他認為五專時期是他養成性格的重要階段,是他的人生養分。

攝影:黃建賓

導演魏德聖,不斷用他的熱血與堅持創造台灣電影史,從二○○八年的《海角七號》賣破五.三億元,稱霸台灣國片票房,更開創台灣電影新契機。二○一一年《賽德克.巴萊》勇奪第四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但你知道嗎?這個一再創造出輝煌紀錄的電影導演,青春期卻是在反抗與刪去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一生的夢想與志業。

念五年電機系才知道不愛電機

魏德聖從小在台南永康長大,他曾經在接受《親子天下》雜誌專訪時談到,他從小功課就不好,同學聽課是在聽老師教什麼,而他是把老師的教課當成表演來看,老師有哪些習慣動作、口頭禪,他都看得鉅細靡遺,還會模仿給同學看,對他而言,「那也是一種成就感。」
雖然不喜歡讀書,但是父母對他的期望仍在,魏德聖曾經談到,從小父親對他的教育是,人不要急著想賺錢,要先學習專業,才有真本事賺錢,所以那時他再怎麼不愛讀書,也不能只有國中畢業。
他在一場公開演講也笑言,他的人生很少靠選擇,而是靠刪去法決定。國中畢業,發誓不想要再經歷為考試讀書的痛苦,於是用刪去法決定:「我不要再參加聯考,所以我不要念高中!」最後他選擇念五專,而念電機科,「完全是分數到哪就念哪,」魏德聖笑說。
對於要選擇念什麼,魏德聖也很有感觸,他直言,台灣的教育很難讓孩子更早探索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的專長是非常可惜的。他念了五年電機系,才知道他不喜歡電機,也不想做電機!

四十歲前都是在培養個性

即使如此,五專生涯對魏德聖而言,也並非一無所獲,反而是養成他個性的重要階段。
魏德聖曾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談到,他並不認為念五專的五年是浪費時間,他指出,人在四十歲以前,不管學什麼、做什麼,其實都在培養個性,「而個性將會引導人走向想要去的地方,更是四十歲以後的重要人生養分。」
像是魏德聖令人折服的堅持個性,在他五專時期就已展現。自言又矮又瘦的魏德聖從小到大沒有參加過體育競賽,直到他五專四年級時,學校運動會的一千六百公尺競賽項目,班上竟然沒有人要參加,於是有人問他,要不要參加比賽,他心想,再過一年他的學生生涯即將結束,而他卻沒有在體育場上比賽過,所以他說:「我要比。」為此,那年寒假,他每天都在練習跑步,每天晚上都從距離家四、五公里的打工工廠跑步回家,因為他的堅持與毅力,後來那次比賽他竟然一舉拿下金牌。

可見即使一時選擇錯誤,人生並不會因此陷入悲慘,重要的是人要懂得樂觀看待每一個過程,不同的過程必定都有不同的學習與體驗之處。

果真,那次的比賽經驗激發出魏德聖堅強的意志,那是促使他能夠堅持在電影路上耕耘的重要動力。
最後,談起對於學習的期望,魏德聖曾在個人專欄中談到,他認為學生應該把眼睛、耳朵打開,學習觀察力與感受力是未來在各行各業都用得上的本事。

魏德聖也指出,他很鼓勵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都能設有一堂戲劇課,教學生欣賞戲劇或做表演。他進一步指出,這堂課的目的不是為了訓練學生將來當演員,而是教學生從不同的角色觀點,學會感同身受,並有同理心,這對於培養觀察力與感受力很有幫助。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課題,對於魏德聖而言,五專畢業之後,雖然學非所用,那段過程卻是養成他個性的重要階段,更是他人生養分的重要來源。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