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可能對受害者帶來重大創傷,也影響職涯發展,而且遠比多數人認知的更為普遍,部分原因是許多受害者不明瞭自己身受霸凌,或不管是對人或是對己,都難以開口承認自己被欺負。

根據瑞納(Rayner)和霍爾(Hoelt),霸凌行為分五大類:

1. 威脅專業地位:你的升遷可能遭拒或甚至有降職風險;被迫接受客觀上來說委屈求全的狀況;或任何其他貶低你職位或層級的行為。

2. 威脅個人地位:這和專業地位有關,影響別人──甚至你自己──對你的評價;你的可信度被打折、你的名聲遭汙衊、你覺得受到貶抑。

3. 孤立:你被阻絕在其他團隊成員之外,被排擠不能參加活動,無法獲知最新進展。

4. 不合理的工作量:一方面是你的工作超載,而別人沒有;另一個極端是,你永遠分不到有趣的工作,不像別人有露臉機會,甚至沒事可做。這和工作負荷過重一樣令人沮喪,對自尊也有不良影響,特別是你會因此而遭到批評。

5.破壞穩定:這通常包括一連串行動和評論,用來摧毀自信、挑起自我懷疑,形成壓力,在極端案例下甚或引發精神疾病。有一位女性經理人多年前精神曾經崩潰,她的男主管不時提起這事,還裝出一副關心模樣。在批評和孤立她的同時會一直說:「你要小心啊,可別再害自己生病。」但無可避免的事還是發生了,她後來又住院六個多月。

霸凌很難對付的原因之一是,它們有形形色色的面貌。下面列舉我們的受訪者提及的霸凌行為。

製表:關鍵評論網

看完這張清單後問自己:有任何上述行為發生在我或同事身上嗎?答案是「有」的話,誰該負責?要找出施暴者有多容易?你認為他們的行為是故意的,或誤會造成的?

上述所有行為都可能構成霸凌。霸凌問題專家費爾德(Tim Field)提出「連續惡霸」(serial bullies)一詞:問題不必然在你─如果沒有你,他們很可能欺負別人。慣性惡霸會展現出下表列舉的行為。

製表:關鍵評論網

上表的最後一點──「但也能展現魅力且貌似可信」──很重要。我們的諮詢經驗發現,其他人常覺得有「惡霸」稱號的人──通常是底下人取的──有魅力、成功又好相處。惡霸為這種惑眾的本事常能逍遙事外。這種特質使他們在未遭霸凌待遇的人裡擄獲大批追隨者。受害者剛開始被讚美、信任和建言所吸引,養成依賴心理,且常有意取悅對方。此時,兩者關係危機四伏。惡霸收回信任和偏坦,開始貶抑詆毀,出現惡意行為。

慣性霸凌通常遵循兩階段模式。第一個階段是控制和征服──此時,惡霸使用上述的部分或全部手段,打擊受害者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價值。第二個階段是消滅──將受害者從團隊或公司趕出去。然後通常會有一段空檔,接著再找另一個受害者下手。

如何對付惡霸

如果碰上霸凌,你該如何處理?這裡提供一個五點計畫:

1. 承認問題。
2. 增進知識。
3. 以有建設性的方法正面對抗。
4. 寫日記。
5. 尋求協助。

第一步是要先承認問題存在。約40%至50%的人(視你看到的哪一項研究)表示,職涯曾遭遇霸凌。許多受訪者認為,霸凌問題會愈來愈惡化。

很重要的是,不要覺得丟臉、難堪和有罪惡感。雖然這是正常反應,但不僅錯誤、而且有害。這種情緒助長施虐者控制受害者默不作聲。要記住,許多人是因為工作表現好和人緣好而成為受害者;惡霸其實心懷妒恨或備感威脅。他們可能有惡霸羨慕的技能和特質,令惡霸不安,最後決定施加破壞。

承認被霸凌可能遭遇一個狀況:牽涉的行為模糊難辨,加上惡霸能言善道,你談論他們的作為時,其他人會試圖為他們開脫,讓你懷疑自己是否反應過度。引述我們訪調時一位受害者的話:「她只批評、從不讚美──從來不!而且永遠怪罪別人。連我休假時,她都能把兩件事的責任推到我身上。但當我講給別人聽時,這些爭執卻顯得很蠢。我以為一定是我的問題。」另外還有惡性循環的問題,可能更加深自我懷疑。同一個人又說:「麻煩的是我一看到她,就變得很焦慮,以為她又要開口罵人。焦慮導致我犯下更多錯誤,意味我要面對更多苛責。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會做事了。」這正是惡霸要的。所以維持客觀果斷很重要。堅持你的判斷:別讓惡霸脫身。不要讓自己變成受害者。

第二步是你要增進知識。研讀相關資訊。從勞資糾紛仲裁法庭的數量,可以證明霸凌問題急速增加。這至少意味自覺被霸凌的人有許多參考資訊。查看一下網站。處理勞資糾紛的律師說,如果受害者準備好採取行動,有許多仲裁原本可能避免。以有建設性的方法正面對抗,也許就已足夠:向對方指出他們做的事和會造成的影響。被指控的人也會擔心──甚至恐懼──別人怎麼看他們;行為是無意識的,後果也不在料想中。假使真是一場誤會,他們會覺得有必要採取立即行動來解決問題。但如果對方是慣性惡霸,那又是另一回事。

你的說詞需要資訊佐證。重點是保存登載有凌虐或不當對待事例的日記,留下相關電郵和文件副本,並搜集其他證據。接受並參與我們訪調的人整理了這樣一個檔案,包括中央監視器畫面,證明她沒有休兩小時的午休(眾多指控之一),而是遲到了三分鐘。而她很少在辦公時間休息!

從法律觀點來看,一次性的事件不會被視為霸凌:你必須證明有密集的惡毒攻訐,和/或不間斷的不實指控,和/或持續詆毀你的名聲和信心。如果要證明你的說詞,就必須確實掌握這一連串事件。

同樣的,如果你被不當指責或批評,要以書面要求惡霸詳述他的指控。你必須小心措辭,儘可能不摻雜情緒。請一個信得過的朋友或同事先替你看過這封信,是否有挑釁或激烈言詞。如果對方不回應,再次發信說,你的原始要求尚未收到回覆。

你必須證明你的說法,但能找誰幫忙?你需要一個能向他求援的人。最理想的是找直屬上司,解釋事態發展以及此事對你和團隊的影響。但萬一惡霸就是你的直屬上司?如果你已嘗試抗爭,情況卻未見改善,就必須另闢蹊徑。也許可以試試下列方法:

向公司人事或人資部門尋求建議。
大多數組織現在都有處理類以問題的政策和指導原則。去要一份公司的預防霸凌和騷擾手冊。如果你還沒準備好和惡霸抗爭,也許會想謹慎進行(例如透過
第三者去拿)。
弄清楚正式投訴程序,按規定進行。
許多工會知道職場霸凌的存在和影響──並同情受害人。你可以考慮找工會代表談一談。
有許多求助專線處理這些問題,可連絡探詢。
如果你的身心健康受創,連繫你的家庭醫生或公司的職能健康中心。
連絡律師。
不過,不難理解的是,如果你受到霸凌,可能覺得自己不夠堅強和勇敢、或者覺得吃的苦頭還不夠多到想採取上述行動。你可能認為這些行為太過激烈,或不想鬧到「人盡皆知」,寧可私了。如果是這樣,首先要做的是檢視你是否做了任何讓你容易淪為受害者的事。你是否有類似受害者的言行?你說或做過什麼,讓辦公室惡霸挑上你?你講過下面這些話嗎?

「絕不要抱怨。」
「我相信他們無意造成傷害。」
「可能只是我的想像。」
「他們一定也有自己的難處。」
「你還能期待什麼?」
「這可能是我的錯。」
「我猜想我應該……」
「我不喜歡小題大作。」

道歉過度(即使明顯的不是你的錯)、總是承擔罪責,容易有罪惡感,以及容忍度太高,都可能讓你看來像惡霸眼中的軟柿子。其他的脆弱徵兆包括:沒有主見(雖然你的行為可能有侵略性)、過分擔心別人的眼光,以及整體來說太天真。在我們的研究中,那些自評為白目者的人,遇上霸凌的機會比起其他類別高出近50%。此外,若惡霸受人歡迎,受害者希望被喜愛的想法會讓他們更難挺身對抗,或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認知你也許做了讓狀況惡化的事,和承認你被霸凌一樣,都是向前跨進一大步。聽自己說的話,努力根絕任何暗示你會承擔過錯或萬般忍讓的言詞。你的作為必須更有主見(有許多相關訓練可提供協助)。要說服自己情況會改變:你再也不必忍受過去接受的待遇。

 

文章來源:The News Lens
圖片來源:http://news.readmoo.com/2015/04/28/kris-150428-bullying-case-study/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