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讀後心得                                                 劉葳蕤/臺北市立南港高中校

芬蘭教育可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教育改革例子,但究竟是甚麼動力?讓芬蘭,在短短數十年裡摘下優良教育的頭銜。或許就是因為芬蘭人「愛讀書」,一個國家能將學齡中的孩子調教得各個喜愛閱讀,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此外,芬蘭教育的中心價值在於每個孩子都是「平等」,除了「一個都不能少」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師本身均擁有「一個孩子都不能落後」的中心思維,只要居處在這塊土地上的孩子,都享有同等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PISA 的成就也可說是芬蘭教育高度落實「平等」的展現,芬蘭教育的特色經作者陳之華女士的介紹,個人綜合成以下幾點:

一、「先見林,再見樹」,見樹又見林
芬蘭的基礎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玩樂中學習,從中激發學生的創意能力,這種想法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相應。先求了解(見林),再問為何而來的細節(見樹)。擺脫制式的動作學習,快樂自在的體驗能讓教育變得更人性化、更趣味。課堂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與提問,老師隨時均會停下腳步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教育也不再那麼僵化,學習自然有趣。

二、馬拉松教育,不求躁進
閱讀習慣的養成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之一:家長每天陪伴孩子進行半小時的閱讀,無形中讓孩子獲得知識與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此培養出來。人生像場馬拉松比賽,輸贏並非與他人相比,而是自己。學習,不是只有一開始的衝勁,而是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及習慣。

三、不做不公平的較勁
芬蘭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自己學習從何去努力,老師僅是教育的推手,利用不同的方式幫學生解決困難,個體間本就有差異,個體自我的比較成長才是真實,真正將中國先賢「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發揮極致。

四、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
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多瞭解事物的所以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背誦和反覆訓練,強調學習真正的瞭解,而不是表現的模仿學習。

五、量身訂做的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為每個學生量身訂做的教育,思考如何善待學生,怎樣教導才對學生最有益處;芬蘭教育強調「均等」,重視對於弱勢與移民的輔助,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並能讓每個孩子暸解個別差異的存在,欣賞彼此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失,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懂得肯定自己。
 看完本書後,心中最大的感觸就是:芬蘭的老師就像園丁,用耐心為每株幼苗灌溉、施肥,悉心呵護著他們成長。在教學的過程中,先啟動孩子在整段課程與學習上的興趣,不求躁進,也不會一下子就被細部知識與標準動作僵化而扼殺學習熱忱;如何讓孩子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絕對值得臺灣教育者借鏡學習。

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1312231552593OM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