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02年11月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句台灣諺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進補也要吃的健康入秋早晚天氣變化大,不同體質進補及心血管保健各有不同的保養之道,您補對了嗎?快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冬令養生的原則吧!

冬令話養生  

【每月主打星】11月冬令話養生_入秋怎麼吃?

【每月主打星】11月冬令話養生_不同體質補出健康

【每月主打星】11月冬令話養生_冬令進補5大Q&A

【每月主打星】11月冬令話養生_冬季的心血管保健

【每月主打星】11月冬令話養生_冬季保健大不同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腳冰冷多是因為四肢末梢缺乏血液供應引起的,「貧血」是最常見的原因。很多人以為貧血是女性的專利,殊不知男性若內臟器官長期慢性出血或營養不良,也會得到貧血。此外,就算沒有貧血,血管如果不夠暢通,養分和氧氣也無法送達四肢末梢,手腳當然一年四季都冷冰冰了。

當身體營養不良,消化吸收差,無法製造熱量、血管硬化阻塞,熱量送不到末梢,或是月經量過大、失血過多都會讓末梢得不到養分。

當身體的能量不足時,會優先供應較重要的內臟器官,有餘裕時才會供應到四肢末梢。身體缺少營養,連提供內臟使用都不夠時,當然無法讓末梢使用,四肢便會因熱量不足而冰冷。

另外,越細的血管越容易阻塞,而位於末梢的血管最細,只要身體出問題,熱量就會堆積在軀幹送不出去。這種人通常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問題,必須先讓血管暢通,才能改善手腳冰冷。建議多運動、少吃甜、少吃肉,並且多吃黑木耳、蕎麥、山楂、西芹等食材和各式蔬果,即可改善。

每餐吃的菜要比肉多3倍,可改善貧血

由上述論點可以知道,不論男女,都可能因吃太少(營養不良)或吃太多(導致腸胃變差)引起貧血,有趣的是,只要把多的變少,少的變多,身體就能恢復造血功能。我曾有個男病患很愛吃肉,蔬菜吃很少,結果某天發現自己得到貧血,以為是肉吃太少,才會缺乏造血原料,於是拚命吃肉,卻不見改善,反而更嚴重。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秋早晚天氣變化大,下班之後,三五好友喜歡相約大啖秋蟹、羊肉爐等各式鍋物進補暖身,大飽口腹之慾。但是,上班族普偏運動量不足,廢物容易囤積於體內,加上三餐在外,成為「老外一族」,反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營養師梁家瑋建議可多補充魚油,做好心血管保健工作。

入秋大進補,美味當前難抗拒。

心腦血管危機 秋冬換季要注意

時令入秋,也是進補、大啖當令海鮮的絕佳時節!特別像是「秋蟹」、「麻辣鍋」,更是許多上班族在入秋後犒賞自己的最佳選擇,但上班族工作忙碌、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每天攝取過多高鹽、高油、重口味的美食,導致體內廢物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囤積阻塞於體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心血管疾病容易在秋冬發作,主要是因為有近8成的上班族1週至少有5天以上在外飲食,使「外食」為主要飲食的上班族,容易在體內囤積不好的物質,以致當氣溫變化大時,血管收縮後容易引發不適。上班族平時又缺少運動,甚至連活動機會也很少,沒有消耗熱量的動作,心血管發生問題的機率就相對提升許多。

心血管保健工作:適度運動及健康飲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已正式成為全球的頭號死因之一。營養師梁家瑋呼籲,上班族如果突然覺得胸痛,呼吸急促,最好馬上停止任何動作,坐著或躺著休息。在日常生活保健方面,平時除了適度運動外,養成正常作息的好習慣,並多吃含有豐富魚油的食物,像是魚鱗閃閃發光、背部為青色的魚類,就是不錯選擇。而且魚油中含有天然食物中可被人體吸收利用的omega-3(EPA及DHA),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季節交替的時候,許多人會發現皮膚開始出現症狀。中醫師廖偉吟表示,有些人會因為季節交替而導致皮膚出問題,包括乾燥、脫屑、紅癢等令人感到不適的症狀,尤其是出現在臉部皮膚時更令愛美的女性十分在意,像這種情況就代表身體毒素太多,需要吃一些排毒食物來清理毒素。

當心突如其來身體不適。


廖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在夏季悶熱、潮濕的環境下,往往讓許多問題潛藏在皮膚下面,而且會逐步累積在皮膚底下排不出去或是排出速度緩慢,等到進入秋季的時候,這些問題就開始浮現出來,譬如皮膚乾燥、粗糙、脫屑、黯沉不均、斑點色塊等,這些都是季節交替後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同時也代表身體毒素太多,已到了需要開始清除毒素的時候。
廖偉吟醫師進一步指出,只要清除體內與皮膚下的毒素,問題就可望獲得解決,後續進行進補與保養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建議民眾可以吃一些有排毒作用的食物,以便把累積在體內的廢物排出去,這些食物包括地瓜、紫菜、木耳、蘋果、豆腐、石榴、胡蘿蔔、燕麥等。
補充水份也很重要,不但有排毒作用,還能將體內的廢物帶走、讓皮膚保持濕潤有彈性;應少吃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揭露五大錯誤保養迷思,告別秋冬乾燥肌!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開始變冷的時候,也是許多人決定去「冬令進補」的時候,但是你真的需要補身體嗎?快點來看看冬令進補的五大Q&A吧!

65019_1  

疑問1:所有的人都需要冬令進補?

錯!現代人營養充足,大多數人都不需要額外進補。

「進補是需要有時代意義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四、五十年前,大家可能一星期才吃一次肉,例如女生喝四物湯會加煮一點雞腿肉,就是為了順便補充蛋白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長鄭振鴻也說,現代人營養過剩,其實不需要補。

中醫理論發源自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因此「冬令進補」的概念,其實也是針對身處寒帶、溫帶,或是體質純虛的人提出的;然而台灣位居亞熱帶,冬天氣候也較暖,只有在寒流來襲或氣溫僅10度上下時,才適合羊肉爐、薑母鴨等「溫補」。

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3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由於多數台灣人的體質比較偏燥熱,如果溫補過頭,可能會產生口乾舌燥、睡不著等症狀。因此,中醫普遍認為,即使冬季也不需熱補,只要平補就好,而「四神湯」就是最佳的平補藥膳之一。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1323862988877  

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除了秋天可以「早睡早起」之外,春天及夏天應該是「晚睡早起」,至於「白天短,黑夜長」的冬天,則應該是「早睡晚起」才符合標準。春夏時,透過早起接受太陽的照射「吸收陽氣」,讓身體在冬天時所累積的寒濕之氣,透過春天、夏天太陽的光與熱發散掉,有助筋骨強健。這就是夏天要「夜臥早起(晚睡早起),無厭於日」的說法。 

一般來說,如果睡7個小時就足夠的人,正常的早起時間應該是在早上4~6點;如果須睡足8小時的人,正常的早起時間應該是5~7點之間,剛好是陽氣準備,或正要開始旺起來的時候。所謂春夏「不適合睡得太早」,指的是不要在晚上9點以前就去睡。

衛生署署立台北醫院中醫師張哲慈解釋,這是因為春天的「生發」之氣起來了,就不用太早睡。但「晚睡」最晚也不能超過11點以後。超過11點,甚至12點才睡,就算「熬夜」,非常不利健康。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副院長鄭振鴻指出,不管是晚睡或睡不好,都會造成交感神經的過度亢奮,進而形成「虛熱」。交感神經亢奮會影響內分泌,造成血壓變高;交感神經也會影響胰島素的阻抗性,使得血糖升高;交感神經會刺激「瘦素」降低,吃多了不但會變胖,而且高血脂與脂質代謝不良也會伴隨而來。

長久熬夜之下,大腦就會因為過度興奮(即中醫所謂的「陰虛陽亢」)而失眠,讓人體的「日光節律時間」後移,形成更不容易入睡的惡性循環。如果熬夜已經成習慣,想要改過來的話,可以採取「一天提早10分鐘」睡覺的方式,只要花半個月的時間,大概就可以調回正常的睡眠時間。熬夜後,應該在正常時間起床、吃早餐,等中午11~1點十二經絡中的「心經」運行時,再進行小睡。

鄭振鴻說,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以前睡,睡眠效果加倍,一小時的效果,等於子時以後睡兩小時的效果。因為中醫理論認為,這個時候「養」的是「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如果這個時候不休息,陽氣沒有養住,就會耗散人體最寶貴的生機。有些忙碌的上班族,或準備考試的學子,會在晚飯後先睡覺,等到11、12點時再起床工作或唸書,從中醫養生的觀點看,是最錯誤的示範。因為吃完飯後睡覺,不但睡眠品質差,身體又容易因為堆積能量而發胖,更重要的是違背了「最晚不宜超過11點入睡」的原則。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流一波波來襲,低溫以及劇烈的溫差變化,容易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再加上喝水量減少,血液的黏稠度較高,因此增加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風險,員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江文崇提醒,銀髮族合併有慢性病者,冬季更應注意養生4大原則,以免受害。 

銀髮族冬季應注意保暖,平時也應勤洗手與戴口罩,並且避免於冬季流感流行期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
銀髮族冬季應注意保暖,平時也應勤洗手與戴口罩,並且避免於冬季流感流行期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
  • 晨起注意保暖

銀髮族末梢血液循環變差,注意手、腳與頭部都要保持溫暖。且清晨氣溫偏低,因此冬季要避免清晨太早出門,晨間運動時間可以延後到早上7、8點,或改到下午運動,運動前也要做好暖身動作。

  • 定期服藥與回診

慢性病患更應依醫囑服藥,當因為氣溫變化導致病情控制變差時,應該回診請醫師調整藥物,不要隨意自行增減藥物。

  • 打疫苗預防流感

老年人與慢性病患應注射流感疫苗,增加保護力,平時也應勤洗手與戴口罩,並且避免於冬季流感流行期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

  • 適當的營養攝取

銀髮族與慢性病患不應過度進補。要減少食用高熱量、高鹽分、高油脂與過度刺激辛辣的食物。可適量食用魚、瘦肉、蛋、奶、豆類等蛋白質,多增加新鮮的蔬菜水果攝取。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秋天,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潤肺解秋燥」是主要的原則,那麼具體上該怎麼吃,才能健康?秋季做好養生,不僅能防治秋季常見病、多發病,還能增強人體對秋季之後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改善體質。

1、吃時令食品:按照中醫的說法,時令食品也是感應天地之氣而生的,所以最好多吃季節性的養生食品。人工栽培的反季節食品都沒有採集到正常的天地陰陽之氣,還有施化肥的食品及基因食品,都不能作為養生食品。


2
、宜酸甜食品:可以養陰生津,抵擋秋天的燥氣,調理肝脾。此外還有一些養肺陰的食品,如: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豆芽等,都有溫肺的作用。


3
、忌辛辣食品:如蔥薑蒜辣椒之類的,還有烈性酒、油炸食品、油膩食品,避免宣散肺氣。此外,不過食生冷食物,以免損害脾胃。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警惕:秋季睡眠的八大禁忌

()忌睡前進食

  睡前進食,會增加腸胃負擔,不但會影響入睡,而且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如長期睡前進食,肯定有害身體。當然,也不能餓著上床。睡前如感到飢餓,可適當吃點溫軟的食物,且應在食後休息一會兒再睡覺。

  熟睡時皮膚細胞格外活躍,皮膚表面的新陳代謝使皮膚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清除表皮的多餘物質,保證肌膚細胞的再生。所以,睡眠好會讓你神采奕奕,肌膚緊致,眼睛澄亮。如果能做到下面的睡前10招,晨起必定容光煥發。

()忌睡前飲茶飲咖啡

  茶和咖啡中的咖啡鹼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興奮,難以入眠。加之飲用過多的茶或咖啡造成夜間尿頻,不利睡眠。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冬令要進補,但小心可別胡亂補一通,吃對食材很重要。

中醫師說,一般冬天最受歡迎的薑母鴨、羊肉爐,其實都屬於溫補,體質燥熱的人最好少碰。前陣子陰雨綿綿的天氣,身體也要除濕。

一大尾黃金鱸鰻,三雙手都還抓不住,因為它長達120公分品種獨特嬌生慣養,野生3年,才能養成比一般鰻魚大一半的體積。

半尾黃金鱸鰻下鍋和何首烏、熟地等中藥材熬成溫補藥膳,一鍋要價15千元。野生鱸鰻肉質紮實,是冬天補氣補血的好選擇,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溫補,像是羊肉爐、薑母鴨太燥熱,中醫師說,一週吃一次是上限,免得上火。

另外如果碰上前陣子陰雨綿綿的天氣,不只屋子,人體也要除濕,排除濕氣,體內氣血循環才會好。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寒冷的冬季裡,男女老幼在日常保健方面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項。究竟冬天要怎麼穿?吃甚麼?日常生活有甚麼要注意?讓前中國廣州軍區第二門診部醫師、現任馬來西亞濟世堂中醫師的譚娓來為大家講解。

幼兒勿穿過多女性勿穿過少

天寒地凍時刻,有的母親因擔心寶寶會在冬季受寒,所以讓寶寶穿上過多的衣物。對此,譚娓醫師提醒,對於嬰幼兒冬季切忌穿的過多。「古人有句話:要使小兒身體安,七分飽,三分寒。現代西醫學認為,太熱毛孔擴張,寒氣以入侵小兒體內造成感冒。所以為寶寶穿衣要注意切勿穿得過多。早晨可用冷水給小孩洗手。洗臉是很好的預防感冒的方法。」

相反的,愛美的時尚女性,在冬季不喜歡穿得臃腫,則要注意保暖不夠身體受寒了。「女性千萬不可為了時尚讓小腹受寒,若造成宮寒會引起痛經和不孕。」

寒風凜冽,凍得皮膚乾燥脫皮最傷人腦筋,因此如何防止皮膚乾裂是熱門話題。譚醫師提出了幾項建議:「多喝水,用冷熱水交替洗臉,貼黃瓜面膜,以蜂蜜、甘油、凡士林滋潤嬌嫩的皮膚都不錯。但是切忌使用鹼性強的肥皂洗臉,也不要天天使用磨砂面膜,特別是乾性和中性皮膚的女性。」

已婚人士應藏精老年人注意情緒勿過量活動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871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應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清晨低溫時運動,飲食上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食物,降低血管阻塞的機率。

天氣逐漸轉涼,冬天即將來報到,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由於在寒冷的狀態下,週邊血管也會跟著收縮,血壓就容易上升,而原本就有腦血管硬化的病患,也會增加腦中風的機率,有不少病患,在寒冬的夜晚,突然發病倒地。

所以,為避免血管暴露在冷空氣中,天冷時應做好保暖的工作,例如晚上在家看電視時,客廳可以擺放暖爐,把空間的溫度提高,身上再蓋張小毛毯、喝溫水。但使用暖爐時,要注意四週通風,離開現場就要關掉,才不會發生災害。

避免清晨天冷時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讓新陳代謝更好,促進血液循環,並增加肌肉與血管的彈性,所以,許多人都有晨起運動的習慣,清晨5、6點就陸續出現在公園裡,練習太極拳、健走、有氧舞蹈、土風舞等,但此時溫度較低,又剛從溫暖的被窩裡出來,身體一下子溫差太大,就容易發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調整為早上8、9點太陽已經冒出頭,或是傍晚日落前,溫度暖和的時候運動最適合。

運動的強度也應選擇強度較低,身體負荷得了的方式,如果平常習慣健走1500公尺,就避免在寒流來襲時跑馬拉松。運動前要做好暖身工作,若在平地走路運動1小時,約需暖身5~10分鐘,也要穿著保暖通風的衣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習慣在冬天吃個暖暖的進補餐,補補身子,市面上也販售了許多進補藥膳,而多數民眾只知道進補,卻不清楚如何補的健康?一旦補過頭或吃了不該吃的,反而適得其反。藉此,希望能幫助讀者,在寒冬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補方式。


冬令進補一向是國人的觀念,但是有些人卻越補越「上火」,吃補後反而口乾舌燥、臉上不停冒痘痘,煩躁不安,腸胃不舒服,也影響睡眠。這類人就是屬於「熱性」體質,不適合吃過於溫熱的補品,吃了反而「火上加油」。

中醫講究陰陽調和,體質屬於熱性的,平時可多吃平性、寒性的食物;體質屬於寒性的,就可多吃溫熱的食物。一般來說,冬令進補如麻油雞、當歸鴨、薑母鴨、羊肉爐等都是屬於「溫補」,因此「熱性」體質的人並不適合這類「溫補」。

如何判斷體質的屬性?

有一些簡易的特徵,可以提供民眾做簡單的判別: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飲食可改善手腳冰冷的毛病,透過一些簡單的運動或按摩,也能幫助遠離「冰山美人」行列。 

 

我是哪種手腳冰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物理治療師李君碩表示,手腳冰冷的原因可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 

周圍性:包括動脈硬化、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及淋巴水腫患者,這些人因血液循環不佳,熱能無法帶到末梢,而容易引起手腳冰冷。 

中樞性:身體的保溫機制,一遇冷,血管收縮,避免散熱,健康、年輕的族群大多屬中樞性手腳冰冷。

 

文章標籤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