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暖化危機,各國都訂出可再生能源比率目標,不過這些目標比起南美洲小國烏拉圭已經達成的目標,都相形見絀,因為烏拉圭在電力方面已經有 94.5% 來自可再生能源,總能源消耗(含交通領域的汽柴油)則有 55% 為可再生能源,遠高於全球平均的 12%,最值得一提的是,過程中烏拉圭並沒有依靠政策補貼可再生能源,而能源價格經通膨調整後還比過去更低,斷電次數也因為能源多元化而減少。

 

過去烏拉圭可不是一個減碳國家,15 年前,石油佔烏拉圭進口總額的 27%,當時烏拉圭正興建天然氣管線,以取得阿根廷天然氣供應,如今烏拉圭最大進口項目是風力發電機構件,佔滿了烏拉圭的港口,等著要運送到各處風場安裝。而生質能源與太陽能的發展也蒸蒸日上。

烏拉圭是非核國家,而過去可再生能源的主力:水力發電,曾經佔全國用電 63%,也已經超過 20 年未建新的水壩,因此所有的減碳努力,全數都來自於水力發電以外的可再生能源,烏拉圭發下豪語,要在 2017 年相較於 2009 ~ 2013 年減碳 88%,這計畫看似激進,不過計畫主持人拉蒙‧門德茲(Ramón Méndez)表示:「我了解到,可再生能源就只是一門生意。」

門德茲分享如何讓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可再生能源)建設與維護成本低,只要給投資者一個安全的投資環境,本身就非常吸引人。」他表示,成功的訣竅其實很無趣,但是可複製性很高,這點相當鼓舞人,那就是:清楚的決策、支持產業發展的法規環境,以及政府與民間強而有力的合作關係。

在這樣無趣又簡單的經營理念下,烏拉圭吸引大量資金投入可再生能源發展,過去 5 年來,有 70 億美元資金,相當於烏拉圭 GDP 15%,投入烏拉圭能源領域,其中少部份是汽油事業,但絕大多數都投資於可再生能源。這樣的投資比例是拉丁美洲平均值的 5 倍,也是氣候經濟學家建議全球投資比例的 3 倍。

 

有利保護水資源減少乾旱

烏拉圭由電力公司保證給予外國風電投資者 20 年固定收購價,由於烏拉圭的風場條件不錯,而風力發電機維護成本低,以德國最大、全球第四大的風力發電機製造商愛納康(Enercon)所興建的 115 百萬瓦(MW)發電容量 Peralta 風力發電場來說,建造完成後只需 10 人的維護人員團隊,因此 20 年固定收購價,等於是 20 年的固定利潤。

乍看之下烏拉圭此舉似乎是在補貼風電開發商,但是由於條件穩定,結果是全球各大風電開發商蜂擁搶標,因競爭激烈而壓低價格,使得過去 3 年內購電成本大降 3 成,但在「穩定」的誘因下,全球風電開發商還是趨之若鶩,愛納康表示希望能擴大 Peralta 風力發電場規模,而另一家德國大廠,於 2015 年買下西班牙綜合工業大廠阿馳奧納(Acciona)風能事業的 Nordex,則正打造規模更大的風力發電場,載運風機構件的卡車絡繹不絕。

風力發電挹注電力供給,使得烏拉圭的水庫能在雨季後保持水量更久,讓烏拉圭減少乾旱受災達 70%,過去乾旱年往往導致烏拉圭損失 GDP 達 2%,因此風力發電對烏拉圭的水資源安全也是貢獻多多。

大力引進投資可再生能源,更讓烏拉圭走向能源自主,過去烏拉圭必須向阿根廷進口電力,如今烏拉圭已有 3 年沒有進口任何 1 度電力,反倒是出口了三分之一的發電量給阿根廷。不過烏拉圭還有重大減碳目標需要進行,那就是汽柴油佔了 45% 能源消耗,這點雖然在交通方面尚難取代,不過在農產品處理業,許多燃料需求已由生質能源取代。

門德茲表示,雖然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照樣照抄烏拉圭的模式,但烏拉圭的成就,證明了可再生能源可以減碳,可以滿足超過 9 成的電力需求卻不需要燃煤或核電廠備援,以及政府與民間能夠有效率的在這個領域共同合作。

但或許烏拉圭經驗最振奮人心的一點,是決策的過程,烏拉圭也曾經陷入永無止境的能源政策方向拉鋸討論,直到 2008 年,才終於取得跨黨共識,門德茲指出烏拉圭曾經耗費 15 年空轉,但到 2008 制定長期能源政策後,一切就海闊天空。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上無法取得共識、看似陷入死胡同的國家,或許都可在烏拉圭經驗中找到一線曙光。

 

資料來源:

1. http://finance.technews.tw/2015/12/14/uruguay-electricity-from-renewable-energy-sources/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