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最出名的是什麼?濃郁的咖啡還是瑰麗的海岸線?現在,這個中美洲小國又有了閃耀世界的亮點:截至8月底,他們已經連續76天完全靠可再生能源供電!這意味著在兩個半月時間裡,這個國家都不需要燃煤和天然氣。這也是全球依靠可再生能源供電時間最久的記錄。

事實上,哥斯大黎加人打破的正是自己在2015年創造的75天的記錄。然而,對其他國家而言,要與其並駕齊驅並不容易。

根據哥斯大黎加電力協會(Costa Rican Electricity Institute, ICE)統計,截至97日,該國在2016年中已累計有150天,只靠可再生能源發電,並且還在持續增加中。未來,哥斯大黎加更將終極目標放在「全年零化石燃料發電」,並計劃在2021年建國兩百週年以前,成為全球第一個零碳排放的「碳中和」國家。

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能源建設表現指數報告」,稱讚哥斯大黎加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領先者。」自1996年,哥國便推出「環境服務計劃」,開徵土地使用費,作為生態保護及復育之用;後來更積極投入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化,例如推出兩億美元的融資方案,鼓勵出租車、巴士改用可再生能源。

 789  

但哥斯大黎加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於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及氣候。因擁有發達的河流系統及充足的降雨量,該國的可再生能源大部分來自境內四座水力發電廠。以8月的數據為例,水力發電佔總發電量80.27%,地熱佔12.62%,風力佔7.1%,太陽能只佔0.01%。

此外,該國人口少,且主要產業為旅遊業與農業,而非製造業、石化業等高耗能產業,也降低了能源需求。哥斯大黎加全國人口僅有490萬人,統計指出該國在2015年總共製造了約1萬千瓦小時的可再生能源電量,相較之下美國的數據為哥國的373倍,但仍然遠遠供不應求。

充足的自然資源與哥國保護環境的決心,帶動政策制定者努力向碳中和國家邁進,但路途中仍存在許多阻礙及爭議,而這些大部分也是困擾全球的問題。

其一為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不足。哥斯大黎加對水力發電的高度依賴,導致其供電量受到氣候牽制,在乾旱時期,哥國仍必須重啟化石燃料發電廠。而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劇烈的此刻,是一項無法預防的風險。而地熱能源雖然穩定,但由於該國許多火山位於國家公園或是禁止開採的保護區之中,在現有環境法規下,都很難開發。

此外,即便提供了電力及工作機會,水力發電廠的大壩也常因破壞附近的生態系統而遭受批評。除了影響生物棲息及遷移、水質,以及土壤流失外,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也常因此而流離失所。例如該國的Birris大壩便因為該國原住民的迫遷問題而引發不少爭議。

但即便如此,哥斯大黎加減碳的腳步並未趨緩。耗時6年的大型的水力發電計劃即將在9月推出,是繼巴拿馬運河之後,中美洲最大的公共建設計劃。未來,五座大型渦輪機製造的電量足以供應52.5萬個家庭。萬事具備,只欠甘霖。  

 

資料來源: 端傳媒 2016-09-09 20:00

http://news.knowing.asia/news/3807e2b0-9e29-45a6-a075-d5ae8e38c44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師 部落格 的頭像
    愛師 部落格

    愛師 部落格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