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7年將上路的新課綱,規定各校需開設多元選修課程,它的評量方式將不再只是紙筆測驗,而會有更多的質性評量。

而現在的學習歷程就是項目明確且呼應課綱的備審資料,雖有既定的格式,卻沒有統一的量尺,除了單一時間點的成績外,更夠展現高中生的完整學習軌跡!

3.png

學習歷程包含三大部分: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多元表現

一、基本資料:

包含基本資料、出缺勤紀錄、自傳、讀書計畫。

學生可以依據申請科系性質,上傳不同的自傳或讀書計畫;若學生有課程諮詢教師輔導紀錄,也可以勾選匯出至申請科系。

二、修課記錄:

() 修課成績(量化)

大學可以依照科系選才目標,參考特定學科成績(專才),或是整體修課狀況(通才)。

可以透過學期成績、班級排名和學校百分比來瞭解學生三年的學習狀況。

() 學習成果(質化)

每學期的課程結束後,上傳該學期課堂之成果報告,呈現方式可以是實作作品、書面報告、評量試題與成果、質性評量等。

學生對於每個申請科系勾選數篇課堂報告,供大學端評估學生三年的學習成果。

三、多元表現:

學生在課堂外的學習,屬於適性探索的一環,也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多元表現分為校內活動、校外活動、檢定證照三種類型,每種類型可以選擇數個項目做為代表性資料。

每項活動可以上傳活動紀錄、心得或佐證資料等等。

 

而或許你會好奇這樣的新制度,和傳統大學升學必須準備的備審資料有何不同呢?而課程與升學方式的規劃上面有何不同?

 

5.png

現行制度-

1.考完學測後是備審資料戰爭

學測完必須短時間催生備審資料,造成壓力大、品質下降

只知道要準備備審跟寫自傳,不清楚到底大學校系想看到什麼內容

 

2.備審資料

信效度存疑:學生多在高三下開始準備備審資料,短期內須快速榨出三年經歷,信度及效度存疑

格式紛亂:每個學生準備個人申請的備審資料格式不一,大學端不易評量

3. 著重考試導向課程

考試引導教學:升學以傳統成績作為考量,不利高中學校發展特色課程,差異化發展

 

4.成績導向

志願序為重:依照升學排名選填志願,一窩蜂擠往傳統明星高中

考試取向:考試成績為重,不會考就不想學

適性探索不足:申請入學前才開始準備備審資料,對科系的瞭解有限

 

未來制度-

1.一步一步的學習歷程

每學期考慮自己的性向選修課程,繳交課堂報告即是準備升學備審

了解各校選才標準,選擇有利成果上傳

 

2.學習歷程

每學期上傳:每個學期結束後,學生即須上傳成果報告,真實反映學習狀況

格式一致:依照科系的特質差異,決定想看哪些項目來評分、決定這些項目的占分比例,並公布要求的格式項目

 

3.增開多元選修課程

校校是明星:高中發展特色路線,適性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與能力,能夠回應不同性向的需求,吸引不同學生就讀

多元課程受重視:特色課程列入升學評分的一環,學校用心發展的課程能更受重視,讓學生深度學習、多元探索、適性發展

 

4. 適性發展

適性選校:可以想一想自己喜歡哪些領域,將高中開設的特色課程列入選校參考

深化學習:好好寫作業,累積學習成果;利用多元選修課程的機會適性探索不同領域,尋找未來方向

聚焦未來:瞭解目標科系公告的選材標準、各項目比重,選擇三年來相關課程的學習成果報告,上傳至學習歷程資料庫

 

資料參考:

更多相關問題請上

Facebook專頁 偷偷高訴你 https://www.facebook.com/BetweeeenUs/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235116#prettyPhoto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