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際木偶節

雲林國際木偶節臺灣有所謂的偶戲三寶(皮影戲、布袋戲、傀儡戲),自傳入臺灣以來,結合了本土風俗及信仰,早已發展成為獨特的臺灣偶戲藝術。隨著時間洪流,不論是在師傅手中活靈活現的表演戲偶、一旁樂師現場臨急應變的配樂演奏、或是一代替換過一代的臺下觀眾,乃至偶戲表演的目的從酬神到娛人,偶戲藝術所代表的意義也逐漸地在轉變當中。


「雲林國際偶戲藝術節」成立於1999年,雲林縣是臺灣布袋戲的故鄉,擁有許多派別,「雲林國際偶戲節」的成立,旨在落實文化立縣,發揚傳統精緻藝術,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除了邀請國際偶戲團隊演出、舉行金掌獎競技、經典與創新布袋戲團競演;同時結合文物藝術展、文創展及農特產「偶」裝置藝術,積極將「布袋戲」文化透過推廣與刺激、傳習與體驗等展演活動,使布袋戲偶戲文化得以永續推廣及傳承。

「雲林國際偶戲節」係民國85年度文建會所辦理的十二項重大工作計畫中的一項業務,為「輔導縣市辦理小型國際文化藝術活動計畫」中的一項,執行於88年度(西元1999)委託中華民俗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希望透過中央及地方文化局與民間藝文團體資源整合,培養各縣市文化機構、團體能有辦理國際藝文活動的能力與經驗,並期望該項國際展演活動,有機會成為地方藝文特色與文化產業的一部份,進而帶動地方文化藝術發展。 

「1999雲林國際偶戲節」進行一個月的活動,分三個部分舉行,第一部分是3月24日、25日兩天在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思亮館舉行「國際偶戲研究論文研討會」,邀請十三個地區十九位學者專家進行論文發表,此次研討會並有大陸福建省藝術研究所二位學者與會參與討論。

第二部分由國內外劇團共八國十九團的演出,自3月27日至4月2日。

第三部分則是「世界偶戲之旅」的文物展覽,自3月19日起在雲林縣立文化中心陳列館展出,為期一個月。 

之後雲林縣文化局又於2001、2004年各辦理一屆的國際偶戲節活動,此時高雄縣(註 1)亦積極投入,另外舉辦國際偶戲節活動,形成競爭之姿。綜合檢驗此類嘉年華活動形式與成果時,發現此類小型國際活動在帶動產業發展與吸引縣外遊客人數上皆有不如預期的警訊,因此有了再檢討與如何提升精緻化的呼聲出現。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6990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