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要具備什麼能力?

基礎力、國際力、就業力、創新力、教學力、服務力、跨界力等七大關鍵競爭力,只要有了這7力,擺脫22K絕對不是夢!

大學要培育學生各種能力,但是大學在過去重視學術研究的氛圍下,也常常容易忽略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為了引導國內大學重視教學,全面提升大學教學品質,教育部自94年起訂頒「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競爭性經費的機制獎勵大學校院提升教學品質。

教卓計畫從95年起正式啟動,執行至今近8年,已補助過45所大學,占一般大學校院(73所)的62%,計畫由第1期(95年至98年)強調「制度建置」第2期(98年至101年)目標則轉為「制度深化,成果檢核」,第3(102年至105)已轉化為引導學校以其優勢自我定位,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及發展學校特色競爭力,以達「學用合一」目標。

關鍵力論壇 全年辦七場

教育部推動教卓計畫的目的,在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七大關鍵競爭力:基礎力、國際力、就業力、創新力、教學力、服務力、跨界力等面向有所成效。

七大關鍵競爭力包括:

1.基礎力:全方面厚實學生軟實力,強化學習基礎並開闊視野格局。

2.國際力:拓展國際教學場域,全面提升英語能力及競爭優勢能力。

3.就業力:實務思考,讓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接軌。

4.創新力:鼓勵學生涵養就業與創業的能力。

5.教學力:調整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態,提升教學品質。

6.服務力:培養學生重視關懷、奉獻、付出等全人發展服務特質。

7.跨界力:跨域整合,擴大學習成效。

因此,為持續協助學生強化就業能力、具備國際觀與全球移動能力,培育符合社會與企業所需的人才,教育部於10212月至10312月,陸續由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海大學、元智大學、慈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等7校協助辦理七大關鍵競爭力系列論壇,並邀集大專校院及關心高等教育機構及人員,共同就外界關注且對於提升學生競爭力等高等教育品質發展有助益的議題進行研討、交流並取得共識,進一步促進我國大學教學卓越的目標。

就業力、教學力 強調學用合一

如何在工作上發揮學校所學,是企業、學校與學生共同關注的焦點,為讓三方有更聚焦的對話交流,由逢甲大學於1021227日主辦第1場系列論壇-「就業力」,並從企業、學校、學生等不同角度探討社會新鮮人應具備的條件。

論壇中,企業鼓勵學生在遇到機會或挑戰時,將心態轉換成「用以致學」,成為別人眼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時在過程中,補強不足的專業知識;就學校角度而言,必須調整過去以老師為本位的教學方式,改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方式,才能激勵學生更高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就學生角度而言,則鼓勵在求學過程中,參與社團累積軟能力,並透過企業實習,將所學理論從實務中得到印證以累積經驗。

隨著產業的快速變遷,各校為強化學生競爭力,持續導入新型態的教學方式,只是高等教育應如何接軌產業,落實學用合一,近來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因此中原大學接續在103326日辦理「教學力」論壇,針對產官學角度探討教學力對學用合一的影響。

以中原大學為例,102年改革轉系制度,不再以成績做為轉系標準,而由各系成立面談委員會並舉辦性向測驗,採取開放態度讓學生找回學習的熱忱。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所長洪蘭教授認為,過去我們常講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因為代表你不專精於此,反應轉而探索自己的專長並加以發揚。而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也以自身學習經驗為例,表示學二胡長達6年時間,但因沒有成果,所以感覺挫敗,但反觀攝影因偶有佳作,現在出門都會帶著相機,四處拍照。楊朝祥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回饋動力,就是得獲得學習成效。

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戴曉霞教授則表示教學不能只偏重教學技能的改善,或狹隘領域的專業知識,應該瞭解社會變遷、全球產業與世界趨勢,才能引導學生學習。

創新力影響未來競爭力

在面對未來的新時代,創新與否已取代資源多寡,成為國家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而學校則是孕育知識的重要場域,為因應未來多變環境,學校應即早運用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量。

東海大學於103424日以「激發創新力,打造競爭力」為主題辦理「創新力」論壇,從高等教育的角度談創新人才的培育。

這場由東海大學主辦、靜宜大學協辦的創新力論壇,除了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開幕致詞外,東海大學校長湯銘哲、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及學界傑出學者、產業界創意達人姚仁祿先生、康文玲副總蒞校與會,論壇全台報名踴躍,並同步在慈濟大學、宜蘭大學、臺東專科學校進行遠距連線。

出席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致詞時表示,人才的競爭力需要有創新力,教育部在全臺開辦七場系列論壇,主要目的是讓社會各界看到各校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的成果,並促成跨校間的交流學習。黃雯玲肯定現今學生的表現,相信只要透過適當的引導,其創新力將可具體並發揮影響力。

創新力的養成,學生除了自身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外,也必須透過敏銳的觀察力及主動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創造未來無限的可能。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所溫肇東教授以自身經驗分享,鼓勵同學「做中學」,勇於嘗試不同經歷,且不要害怕失敗。大小創意齋創辦人姚仁祿表示改變雖然是痛苦的,但卻是進步的來源,所謂創造即是用想像堆疊出未來,發現缺點後提出答案的過程。逢甲大學校李秉乾校長強調學校透過「專題式的學習」,激發學生思考能力並落實課堂所學知識,並藉由「專題課程」培養學生跨領域與實作能力。同時成立教師成長社群營造教師創新文化,並將想像力概念納入課程內容,以帶動學生產生高度想像力與原創力。

場關鍵力論壇,自10212月迄今已辦理4場,530日由元智大學舉辦「國際力」,未來619日由慈濟大學舉辦「服務力」、926日由高雄醫學大學舉辦「基礎力」、1024日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跨域力」,期望各界能踴躍參與論壇,期望透過7大關鍵競爭力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效,並協助學生具備國際觀及全球移動能力,以強化國家競爭力。

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891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