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技職學校大多改革升制為大學,導致高職學生一窩蜂選擇升學,不願就業,同時造成技職教育重學術、輕實務的產學落差現象;此外,部分企業沒意願開放實習空缺,企業也因為沒誘因,對提供實習的意願不高。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李彥儀表示,企業有培育人才的社會責任,因為學生最終會從學校畢業,被企業所用,所以更需要企業多多提供實習機會。

教育部「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曾進行科系盤點,分析發現,近十年的技專和高職減招機械群、電機和電子群的科系,轉向餐旅群和設計群科系設置;技職廣設大學的結果,也導致高職學生逐漸以升學為導向。

至於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實習經費只對優先補助「重點產業及基層技術人力缺乏」系科,她說,科系的選擇,通常是向各部會詢問人力缺工狀況和需求,再選擇相關科系,因此重點補助產業也會隨之調整。

李彥儀表示,台灣缺工嚴重的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相關科系,都是教育部重點補助項目;比如台灣近年遊艇製造業亟需木工工匠,但目前高職幾乎沒有設置木工科系;她也表示,冷凍空調協會也曾提到缺工嚴重,雖然高職有空調科,但是學生大部分選擇升學,導致基層缺工嚴重。

為了解決高職生一窩蜂升學問題,教育部推動產學攜手合作,希望結合高職、技專端和業界,每年約4,000多名學生就讀高職時就參與建教合作,以三個月於業界工作、三個月在學校就讀的輪調形式,讓他們多多獲取產業經驗。

技專端學生進入業界就成為正式員工,可於夜間上課或周末上課,甚至一周上班四天、上課兩天,加上夜間上課,沒有暑期,針對缺工嚴重的行業提供人力培育。

不過,教育部補助實習經費僅限於學校,企業無法獲得任何實習津貼,導致對於實習動機只有學校熱中,企業卻沒有強烈誘因。

李彥儀說,目前教育部實習經費仍只補助學校,未來是否能透過勞動部的「就業安定基金」補助部分廠商,正研議中;另外協商經濟部選拔績優廠商或專案補助,希望能將「提供中長期人才培育及實習名額」納為評選指標。

但她表示,過去企業提供實習的心態,常是為了穩定人力、補足缺工,企業有培育人才的社會責任,因為學生最終會為企業所用。她指出,教育部的技職再造計畫努力讓學生培養就業能力,也邀請產業界共同參與課程,但真正吸引學生就業的誘因仍是薪資。她認為,企業應該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提供不錯待遇,才可能留的住人才,吸引更多學生求職。「企業若有賺錢,應該回饋到年輕人身上」。

針對許多學生不了解目前產業情況,也不知道自己未來可從事何種行業,李彥儀說,教育部目前正修定「技術職業教育法」,進行「職前」課程的師資培育,老師必須更了解技職教育,希望讓國小、國中學生從小養成職業試探的概念。

技術職業教育法也希望技專院校未來可辦「衍生企業」,讓學校的研發成果進行商品化,之後進入資本市場上市、上櫃,也鼓勵老師的教學和研究,能以實務為主。

http://pro.udnjob.com/mag2/pro/storypage.jsp?f_ART_ID=100398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