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寬群/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教師]

    學校的校地非常小,方正的四排教室圍繞著200米跑道的操場,從正門進來剛好可以看到學校的後門,我常放學後留下來校園走一圈,看看學生形形色色的活動。走過各班教室,可以看到一些同學留下來讀書、寫作業,等到做完才離開,尤其是在段考前,各班留下來的人數會更多。有的社團會用教室練習,今天就看到老師在指導同學做辯論的分組練習,還有老師指導同學上台報告;醫學研究社有學長在幫學弟上課;輔導室前的走廊及林蔭大道的長廊則是吉他社的地盤,每天放學後都會聽到同學在此自彈自唱,或者分組合奏;操場中央是儀隊的同學在學長指導下,練習操槍及走位;操場其他角落有國術社的同學在練拳,慈幼社的同學在彩排戲劇;體育館一樓穿堂可以看到熱舞社的同學邀請他校的女同學,可能在排練成果發表要表演的舞蹈;籃球場幾乎都是擠滿學生的。看著看著不禁羨慕起現在的高中生,如果能夠重新讀一次高中,應該要如何規劃自己的高中生涯。

 記得高中除了讀書之外,對於將來要讀的大學科系並沒有概念。只知道好好讀書才可以上好大學,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適合就讀什麼科系,因為沒有具體目標,也就缺乏支持自己好好讀書的動力。當時選填志願最大的依據就是分數,也就是依據分數的排行榜來決定自己的未來,興趣、性向、價值觀…都可以擺一邊,選擇自己分數可以達到的科系就對了,當然學生對自己所選讀的校系是不是清楚好像變得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現在因為大學入學制度的改革,個人申請的比例增加,成為學生進入大學的主要管道之一,個人申請強調具基本能力、有特殊性向與清楚自己興趣校系的學生,所以提早確定方向,做好準備很重要。所以現在的高中學生不僅要好好的讀書,還要對自己做充份的探索,瞭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能力、價值觀…,並培養自己做決定、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此外更要對外在的世界,如大學校系的狀況、職場的發展趨勢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與覺察,才能在甄選入學個人申請時如願進入自己想讀的校系。
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是現在高中同學最讓我羨慕的。在課程中會透過測驗的實施與解釋,協助同學了解自己,並進而探索大學學群,也因為輔導老師有進班上課,能在課堂上解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也較願意在有疑惑時找老師討論。在上課時會進行學群介紹、入學方式說明、升學網站的使用…等,也透過繳交作業心得,要求學生在做完測驗後,在輔導室辦理的大學宣導、校友座談活動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參加。甚至可以透過分組報告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訪大學校園、訪問校友、參加營隊,跟同學分享生涯信念等,除了被動接受資訊,還能進一步探索,而且這些活動都是很有趣的,並非死板地坐在教室上課。因為有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學生會獲得較充分的資訊,才有能力做出較佳的判斷,不至於對未來毫無概念。

 當然協助學生做出合宜的生涯規畫,除了學校提供課程服務外,還需要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經驗分享,導師的教導與提醒,各領域教師的合作,輔導老師充分運用大學端的資源…等。以上謹分享實施生涯規畫課程一學年來的感想,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讓我感受到身為輔導老師的責任與樂趣。
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1204180641025A9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