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大學學系發展而編製的全新量表

  高中生選擇大學學系是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決定,筆者30年前在救國團青少年輔導中心擔任義務「張老師」時,就從求助個案感受到高中學生對選擇大學科系的強烈需求,萌生了編製大學科系興趣量表的構想,在林邦傑教授指導下,於民國71年完成「我國大學科系興趣量表的編製及效度研究」,當時的大學校系與入學方式都十分單純,聯考分為甲、乙、丙、丁四組,量表架構亦分為四組,每組選擇10個代表性學系編製量表。後因入學制度改變,大學科系增加,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乃邀集國內數位專家學者合作編製第二代量表,於民國87年推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學學系探索量表」,導入學群的概念,依高中文理分組,量表架構亦包含自然組與社會組各15個系群,其中3個跨組共用,合計27個系群。

 

  由於高等教育的急速擴充,大學學系大量增加,使得原有量表的涵蓋性明顯不足,大考中心乃自2009年起啟動本量表的修訂工作。由於大學的學系發展已走向動態過程,系所持續增加或轉型已為必然之趨勢,量表結構必須重新規劃,才能因應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趨勢,因此新版量表採用組型適配(profile fit)的概念,透過學生對基本知識領域的興趣組型以及大學各學系對知識領域重要性評定之組型剖面圖相關比較,幫助學生瞭解自己與大學各學系適配的程度,選擇合乎自己志趣的發展方向。此種方式將使量表結構不再受制於大學的院系發展結構,未來只要大學能提供新增或因轉型改名學系的知識領域重要性評定資料,就可納入學生選擇比較的範圍。因此,2011年版的學系探索量表無論在量表結構與編製邏輯上均與舊版迥然不同,也是本量表在歷經30年的經驗積累後,發展出的第三代全新版測量工具。

 

大學校系調查

  2011年版大學學系探索量表以美國勞工部建構的職涯資訊系統(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 O*NET)中的30種知識領域為參考架構,為確認知識領域對國內大學系群的區辨力,大考中心於2009年9月起進行全國76所大學各學系各知識與技能領域重要性的調查工作,獲得各大學院校的熱烈回應,問卷回收率達83%,研究小組依據大學校系對各基本知識領域重要性的評定,確認了量表基本架構,並於隔年9月進行第二次調查,請大學各校系確認所屬學類及再確認去年所填學習知識重要性的的調查結果,其回收率更高達95.4%。經由這兩次的校系調查,可確認大學各學系於30種知識領域重要性評定的穩定性,並以此做為大學校系分類系統的有效分析架構。對高中學生升學與上大學後的職涯輔導,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架構。

 

常模與信效度

   本版量表抽取北中南東15所學校之高二學生,有效樣本共2248人,建立30個知識分量表的百分等級常模。信度係數包括內部一致性與再測信度兩種。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係數介於.81~.95之間(中位數.89)。再測信度係數介於.65~.88之間(中位數.81)。效度包括內容效度、聚斂效度與區辨效度、建構效度等三種。在內容效度方面,各分量表分數與其效標題分數之相關皆高於與其他知識領域定義題之相關,相關值介於.61~.86之間。在聚斂效度與區辨效度方面文組與理組知識領域分量表間具有高度相關,文理二組分量表之間則為負相關或低相關。在建構效度方面,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測量模式的檢定結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在結構。

 

施測與計分

   本版量表題本共150題,每種知識領域各5題。量表內容包括高中生日常生活可能做的事、大學各學系的學習內容及活動、以及畢業後可能從事的工作等三類。鑑於學系跨領域發展的趨勢,且為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更寬廣的探索,本版量表文理不分組。現階段採用紙筆施測,以試題本及答案卡作答,施測過程可分施測前之準備、施測程序以及施測指導語與注意事項等三部份,需依照標準程序實施。本量表作答時間不限,作答完畢約需25分鐘,施測過程需依照標準程序實施(參考使用手冊第22~24頁)。作答完畢後將答案卡(連同答案卡回寄填單)寄回大考中心電腦讀卡,大考中心於讀卡計分完成後,會將學生測驗的結果,連同供學生參考的「測驗結果說明與補充資料」一起寄還至學校,學校可將學生的書面解釋資料(每生6頁)發給個別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組型及與大學各校系的適配結果。如有特別需求,可再各別進行選系與生涯輔導工作。

 

測驗結果的解釋與應用

   本量表以組型適配的概念,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大學各校系重視的「知識領域」,將受試者對30種知識領域喜歡程度的剖面圖與大學學系對30種知識領域重要性的剖面圖進行相關比較,可提供三種測驗結果:30種知識領域喜歡的程度、適配學群、以及適配學類。

 

   量表的應用包括查詢系統及學類網絡關係圖。學生的適配學群或學類內有哪些校系以及這些校系未來的發展,可參考大考中心網站【學系探索量表查詢系統】與【漫步在大學】。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中共有123個學類,性質相近的學類在大學學類網絡關係圖中會座落於相近位置且會有虛線相連(實線相關更高),請學生將最適配學類在學類網絡關係圖中標註出來,這些學類都值得學生進一步探索與了解。

 

後續努力方向

   新一代量表雖已完成編製與發行工作,但未來仍有以下工作待持續努力,包括:1.線上施測的技術研發與相關配套措施的研擬。2.進行技職體系科技大學校系知識領域重要性評定的調查,將量表適用對象擴大至技職教育體系,進一步整合國內普通類科與職業類科高中生的生涯輔導。3.將此量表職涯輔導的功能與大學端整合,擴充線上查詢系統的就業領域相關資料,以整合高中生與大學生所需的生涯資訊,串接學涯階段的學系分類系統與職涯階段的職業分類系統。

 

   本量表為華人地區發展歷史最悠久且內容結構最完整的學術興趣探索量表,已為國內各高中普遍採用。相信在大考中心的支持下,未來將可持續提供各高中與大學更便利有效的生涯輔導工具,並在興趣與職涯的學術發展方面持續累積寶貴的研究資料。在此要特別感謝長期以來支持本量表研究發展的大考中心與學界的工作夥伴,並歡迎量表使用者不吝提供使用心得與建議,使本量表之發展能精益求精,持續滿足學術與實務的需求。

http://www.ceec.edu.tw/CeecMag/articles/217/217-08.htm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