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第一次出現是1976年,最近一次流行是2013年12月底在西非幾內亞發現首例後,隨即爆發疫情至今,已導致多國家受影響且仍未有良好控制,不僅威脅疫區人民的生命也對全球經濟、外交、糧食等領域造成影響,我們將伊波拉的各方資訊經彙整後,做了此專題分享,期盼EBOLA能在2015年初因新產的疫苗獲得控制。
˙令人聞之色變的 EBOLA 究竟是什麼呢?
EBOLA 伊波拉 ,是一個用來統稱 「 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 」 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 。它最可怕之處在於有長達2-18天的潛伏期,初期症狀又似感冒、中暑、痢疾…,容易使人錯過黃金診療期,而致血便咖啡樣吐血、全身細孔出血以及低血壓、高燒而死。
˙EBOLA與SARS有何不同?
EBOLA ,伊波拉病毒性出血熱。
潛 伏 期:2-18天
症 狀:血便、咖啡樣吐血、全身細孔出血以及低血壓、高燒
傳染途徑:直接接觸受染人畜的血液、體液、組織。
[註]癒後40天內的性行為仍具傳播力
--------------------------------------------------------------------------------
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種。
潛 伏 期: 4-11 天
症 狀:發熱、頭痛、關節痠痛、全身乏力、乾咳 … 等 。
傳染途徑:飛沫、分泌物 接觸呼吸道而感染。
˙若有疑問,民眾可打 1922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日前發布一份簡易衛教宣導:若民眾對自身症狀有疑慮,建議儘速就醫,由專業醫生做正確判斷;然若看到其他人出現可疑症狀,民眾可市話或手機撥打 1922 ,由服務人員代為通報負責衛生單位。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 1922 會留下民眾資訊儘速處理,疾管局也會追蹤通報情況。
【2015】
近日多國聯手開發的伊波拉疫苗,傳出成功率 100%的好消息,專家們認為這將會翻轉伊波拉疫情的局面:(08/05)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研究,美國終於發現一種稱為NPC1的蛋白質是伊波拉感染宿主的關鍵,疫情因而有了重大突破:(05/28)
日本對於伊波拉藥物的研發傳來好消息,有一款簡易檢測裝置已經被開發,預計能在2015年冬季完成,除了可用於檢測伊波拉病毒之外,禽流感與登革熱亦可受用;此外,幾內亞政府表示將擴大使用日本研發的伊波拉病毒實驗性藥物,希望能讓急遽攀升的疫情獲得控制:(02/09)
伊波拉疫情的處置現已邁入第二階段,除了控制之外也以根除作為目標:(01/30)
嬌生公司已開始在英國生產伊波拉疫苗,預計可以在未來18個月內量產500萬劑;而英籍護士Pauline Cafferkey雖未康復,但是病況已趨穩定:(01/07)
染上伊波拉的英籍護士原本穩定的病情出現惡化,近日是重要的觀察期,英國首相也公開為其祝禱,希望Pauline Cafferkey能早日康復:(01/05)
【2014】
在西非服務的英籍護士於29日出現發燒症狀,已經確定感染伊波拉病毒,目前仍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伊波拉指定醫院)治療中;此外,有專家提出此波伊波拉的感染源頭應是幾內亞偏鄉中一棵空心樹內的食蟲無尾蝙蝠:(12/31)
一名曾到過西非並碰觸屍袋的日籍男子在返國後(23日)出現發燒症狀,所幸檢驗結果呈現陰性反應:(12/30)
感染伊波拉並即將痊癒的義籍醫師Fabrizio在公開信中表示:未來將再度回到非洲,並願意提供血清期望對疫情有所幫助:(12/29)
截至12月26日伊波拉死亡人數統計:(12/27)
美國疾病管制暨防疫中心(CDC)在24日發表聲明:有一名服務於亞特蘭大實驗室的員工誤觸少量伊波拉活體病毒,目前已接受隔離;另外12名也曾進入此實驗室的員工皆通過篩檢,呈陰性反應:(12/26)
我國已在23日由駐聖文森的大使葛葆萱代表致贈十萬美元作為防疫基金,盼望以觀光業為重的友邦能不受伊波拉影響:(12/25)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西非的伊波拉疫情未完全控制,情況未如預期的穩定,仍需要大家共同關注、謹慎應對:(12/24)
伊波拉病亡人數更新:(12/23)
經過一週的時間,伊波拉病亡人數上攀7373人,可見疫情未受控制:(12/22)
西非三疫區的病患中不乏原家庭的經濟來源,因為伊波拉肆虐導致他們無法耕種更不能繼續狩獵,糧食問題將是可預見的另一場災難,粗估有一百萬人會受影響,因此眼下除了控制疫情、發展疫苗之外,糧券的發放與其相關政策也迫在眉睫,有待世界關注並伸出援手:(12/19)
高雄一名男子謊稱到非洲食用蝙蝠,經查證後是虛驚一場,相關單位也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應嚴肅看待伊波拉:(12/08)
經過42天的觀察期,西班牙已在12月2日從伊波拉疫區除名:(12/04)
WHO信誓旦旦可以遏止伊波拉的宣示在12月1日破功了,現今累計的死亡人數已達七千人,多是位於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幾內亞、賴比瑞亞:(12/01)
伊波拉新疫苗的試驗順利,結果可望提早出來,進入量產的階段:(11/28)
伊波拉疫苗的人體試驗傳來好消息!高、低劑量組的自願者體內皆產生抗體,且未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顯示疫苗是安全的,在未來可望加速量產,提供給疫區的民眾使用,以減緩疫情:(11/27)
馬利的伊波拉風暴越陷越深,除了未能掌握接觸者之外,在該國亦未有痊癒者;更重要的是,成功脫離疫區的奈及利亞派出首席醫師Dr.Akin來台分享經驗,Dr.Akin條列以下措施值得借鏡:(11/24)
一、由衛生部長每日召開記者會報告進度,使民眾安心
二、確實追蹤接觸者,若有不願配合者皆以軍事手段強制執行
三、蒐集謠言,並清楚制止,以防民眾誤信加劇疫情影響力
四、對於第一線醫護人員,除了有完善的保護之外政府也依接觸程度不同,給予有區別的保險與獎金
WHO持續對獅子山共和國提出警告,其國內的患者只有一成三接受隔離,因此防疫成效不彰,醫護人員與人民都暴露在危險中:(11/21)
西非三疫區之一的獅子山共和國目前已有七名醫護人員因感染伊波拉而病逝,其中不乏自願前往的專業人士,而獅子山共和國內截至19日的感染人數是5789人、有1545人不幸身亡:(11/20)
重新陷入伊波拉危機的西非國家馬利,已經錯過好好掌握疫情的最佳時機,現在亡羊補牢監督其境內577人,在其他國家的機場也紛紛提出對馬利旅客加強檢疫的要求;而亞洲的部分,印度有一名男子雖已病癒,但鑑於病毒可在精液中多存活40天,於是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在檢驗後證實他體內仍有伊波拉病毒,將其隔離:(11/19)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表示:他們的第三名病患-Martin Salia已因伊波拉的末期病徵去世,他是美國境內第二位因伊波拉去世的人;在西非情況尷尬的馬利,政府已經開始追蹤18天前去世的伊斯蘭教領袖所接觸過的人,但恐怕為時已晚...:(11/18)
因為防疫不積極,馬利再次陷入伊波拉危機中,目前已有四個新病例,若是不加強衛教措施與警覺心,疫情恐怕會擴大:(11/17)
無國界醫生組織將從12月開始在西非嘗試新藥,結果預計是2015年2月出爐,但若受試者的病況出現明顯的好轉或急轉直下,都可能提早結束:(11/14)
WHO公布截至11月09日因感染伊波拉病毒而死亡的人數是5160人,病例分布在8個國家;在美國的部分,德州醫院對於第一時間因誤診而錯失治療時機的鄧肯,決定為其成立基金會,以鄧肯之名投注抗疫研究作為對家屬的賠償:(11/13)
紐約首位境外感染伊波拉的病患Craig Spencer醫師已出院,在他痊癒之後,美國境內目前已無伊波拉病患,同時Craig Spencer呼籲我們給予第一線醫療人員應有的尊重與保護;此外,社群軟體與多家企業紛紛發起勸募,希望在西非投入更多援助:(11/12)
10月份染上伊波拉的實習醫生已痊癒,明將出院;此外,為了抗議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未提供完善的保護與訓練,美國護士發起兩日的罷工行動,預計有一萬八千名護士參與,希望讓當局正視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權益並勿大意:(11/11)
雖然根據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台灣並不在下一波伊波拉感染的危險名單中,但是國內仍有NGO團體自發前往非洲國家,因此落實衛教工作十分重要,若是有感到不適且症狀符合條件者應自主撥打1922諮詢專線:(11/10)
一款由美國衛生研究院與藥廠合作的疫苗已在猴子身上成功抵禦病毒,現在正進入120位志願者的人體試驗階段,約莫六個月後能有結果,倘若順利將能夠為西非疫區的醫護人員與病患帶來更大的保護:(11/07)
在獅子山共和國有第五名醫生死於伊波拉病毒,當地情況嚴重有許多聚落幾近滅村,世界衛生組織接到的通報恐不及真正的感染人數;此外,伊波拉病毒的高致命性使歐美國家擔心被伊斯蘭國成員濫用,紛紛在未爆發疫情之前先提高警戒:(11/04)
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比起九月初,目前正以九倍的速度增加新患者,這可能與基因以及處理遺體的方式大有關係:(11/03)
緬因州因為強制命令一名自非洲返美的護士自主隔離,引起軒然大波,因為該名護士未有任何伊波拉症狀,且伊波拉病毒的宿主必須待開始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這項措施是否小題大作仍待法院裁決:(10/31)
*伊波拉告急!Lakeland防護衣訂單接到手軟、暴漲23%
伊波拉的主要疫區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共和國有好消息傳出,賴比瑞亞的疫情雖未能完全掌控但有漸緩趨勢,且先前因照護鄧肯受感染的第二位護士也痊癒了;在亞洲部分,中國即將舉行世界馬拉松與APEC會議,對此伊波拉之父-倫敦大學衛生及熱帶醫學院院長彼得˙皮歐特提出警告,請香港與中國做好防疫演練,勿使人口稠密的亞洲城市成為下一個溫床:(10/30)
繼美國四州實行強制隔離政策之後,澳洲政府成為第一個拒絕疫區遊客申請入境的國家,此舉在其國內引發強烈反彈.人民怒指政府顢頇不能代表澳洲人民的意志,在國際間亦是一片譁然,無疑是加重打擊了正確防疫的觀念,成為最壞示範:( 10/29 )
* 疫區返國美軍 仍在義國隔離
* 安倍指示做好伊波拉防疫工作
27 日有一名男子自東京羽田機場入境時有發燒現象,且他曾在疫區停留兩個月,為了保險起見已做隔離,所幸他的送驗結果並未呈現陽性反應,只是虛驚一場;另外,美國目前有四州實行強制隔離政策,但是此舉並沒有在實質上幫助控制疫情,因為只有在出現症狀時才具有感染力,這樣的粗糙手法只會讓第一線醫護人員感到不受尊重,進而降低服務意願,連帶影響的是非洲疫情失控,這才真正值得恐懼與憂心: (10/28)
在紐約的實習醫生感染伊波拉之後,美國有三州實行強制隔離政策,凡是從疫區入境的人皆須接受長達一個潛伏期 (21 日 ) 的隔離,此舉雖是有效之法但仍有降低前線醫護人員服務意願的疑慮;此外,伊波拉疫情影響的範圍甚廣,各國經貿與外交關係都有轉變:( 10/27 )
紐約新增一伊波拉確診病例,該名患者身分是醫師,在發病前曾通過機場檢疫、進行五公里的慢跑運動、搭乘地鐵,為此他的信用卡已被用來追蹤所有曾他接觸過的危險名單,目前無人出現異狀:( 10/24 )
加拿大研發一款伊波拉新藥將在今日送往日內瓦提供給世界衛生組織 (WHO) ,再由世衛進行臨床實驗,決定是否採用:( 10/23 )
日本研發的新藥物預計在十一月中旬可以到西非地區進行臨床實驗,若是病患能夠因此痊癒, 104 年初便會大規模量產,可望有效控制疫情 : :( 10/22 )
今天終於有關於伊波拉的好消息了!美國與西班牙境內感染的患者目前皆是穩定狀態,可望復原;此外,塞內加爾已經連續 42 日沒有新增病例 ( 兩個潛伏期時程 ) ,成功從疫區除名: (10/21)
面對潛伏期長達 21 天的伊波拉,有許多國家開始設下疫區入境的限制,臺灣也擬出藍卡制度: (10/20)
伊波拉的防疫出現漏洞之後,傳出感染病例的國家皆風聲鶴唳,我們現在只希望疫情得到有效的控管,非洲地區也能早日脫離鎖國狀態:( 10/17 )
在 16 日美國有第二例在境內感染伊波拉的病例出現,而且同樣是曾照顧過病患的護士,這與疾病管制局宣稱的疫情都在掌握中是大相逕庭,引發民眾的質疑;除了美國之外,日本、歐盟紛紛也對伊波拉做出新的應變,防患未然: (10/16)
在德國接受治療的 UN 醫生已經過世,他是蘇丹籍的無國界醫生,這項消息對於最前線的醫護人員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此刻的他們也提出強烈抗議,希望有更周全的保護設備: (10/15)
世界衛生組織在伊波拉疫情擴散至美洲與歐洲之後,正式對東南亞地區提出警告,呼籲各國務必先準備好一套完整的醫療應變措施、加強衛教宣導,以免東南亞成為下一個爆發的疫區: (10/14)
美國傳來伊波拉疫情的壞消息,現在有第二名醫療人員因為照顧病人而感染伊波拉病毒,現在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已經介入了解一切可能的防疫漏洞: (10/13)
染上伊波拉的病患鄧肯已去世,而在診療期間院方的積極度也將接受輿論檢驗;另一方面,在美洲與歐洲皆有伊波拉病例出現之後,位處亞洲的我們也要嚴防疫情,提醒家人與自己勤洗手、短期內勿到疫區: (10/09)
美國的病患與已逝的西班牙神父都是在非洲染上伊波拉,這使得西班牙護士成為第一例在非洲以外受感染的病患,因而引起各國高度的警戒,紛紛想找出防疫漏洞避免疫情從中擴散至非洲以外: (10/08)
除了美國首位伊波拉病患傳出病危消息,在西班牙一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神父已經去世,而負責照料他的護士如今也受感染,現在歐洲各國皆提高敏感度,研擬機場檢查的措施,並在科學家分析歐非運輸頻率的數據後,考量降低其密集度: (1007)
美國是世界上人口移動最頻繁的國家之一,隨著伊波拉首例的出現,現在臺灣也進一步準備伊波拉的相關應對措施,衛服部表示區域級以上的醫院都將組成 10 至 20 人的小組,希望借重曾經對抗 SARS 的經驗能未雨綢繆: (10/03)
繼昨日的報導之後,現在美國又出現了第二個疑似伊波拉病例,雖然當局宣稱疫情受控中,然而病患已接觸過五名兒童,五名兒童分屬四所不同的小學,所以未必是絕對安全;另外,我國已派兩名防疫醫師遠赴奈及利亞,協助當地僑胞防疫,守護大家的健康: (10/02)
美國疾病管制局局長在 9 月 30 日證實已有第一例確診病例出現在美國本土,但是也強調美國有周全的醫療設備,並且正以隔離方式給予該名病患所需治療,請勿恐慌: (10/01)
令人頭疼的伊波拉疫情出現震撼性的突破!一名賴比瑞亞的醫師鑑於疫苗短缺、伊波拉病毒與愛滋病毒在體內複製的形式雷同,於是他大膽使用愛滋藥品治療發病五日內的伊波拉患者,居然有多數人痊癒: (9/30)
今天世界衛生組織傳出好消息表示:目前在猴子身上的疫苗已經成功治癒伊波拉病毒,在 2015 年 1 月可以開始疫苗的第二階段測試,在此之前最好的辦法之一應是採用已癒的伊波拉病人之血液輸入患者體內: (9/29)
目前看似受控的伊波拉疫情,其實仍未真正解決,而且非洲多國因缺乏乾淨飲用水與肥皂的關係,將在數月後掀起另一波感染高峰,外交部已提出警告建議國人勿前往疫區: (9/24)
* 伊波拉病毒擴大 非洲兩國紅色旅遊警示
在連續三天的鎖國禁足之後,獅子山共和國的疫情並沒有受到控制,且各地不信任醫療人員的情形更加嚴重,顯示衛生教育的缺乏是未能防疫的主因之一: (9/22)
面對疫情的升漲,聯合國提出呼籲要各國提高警戒,也帶領各國投入更多的金援、醫療設備、人道物資希望能有效遏止疫情的擴散: (9/18)
隨著疫情升溫,世界衛生組織 (WHO) 呼籲各國嚴加防範,在疫區之外的國家也紛紛投入人道救援的物資以及醫療用品: (9/16)
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與賴比瑞亞紛紛發出求救訊號,提出疫區受孤立經濟大受打擊,以及醫療資源不足以致病床量捉襟見肘...,希望能獲得幫助;另外,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傳染性疾病和決策中心(CIDRAP)主任歐斯特荷姆表示:「每當一名新患者感染上伊波拉病毒,該病毒就獲取一次機會產生變異,並藉此開發新的功能。」(9/15更新)
泰國也陸續發現疑似伊波拉的病例,雖然目前都還在觀察的階段,大家還是要持續關注! (9/12)
經過連月的試驗,世界衛生組織 (WHO) 研發了 ZMapp ,在 18 隻獼猴身上已達百分之百的治癒效果,相關的新聞請見報導! (9/11)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世界衛生組織 (WHO) http://www.who.int/zh/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http://www.unicef.org/chinese/
˙風傳媒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A%B4%E9%87%8D%E6%80%A5%E6%80%A7%E5%91%BC%E5%90%B8%E7%B3%BB%E7%B5%B1%E7%B6%9C%E5%90%
88%E7%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