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帶來便利性卻也因為部分使用者的不成熟,對他人造成傷害;什麼是網路霸凌呢?網路霸凌的形式與日常的人際接觸不太一樣,是發生在虛擬的世界中,但傷害力量卻大出許多,如果我們可以時時提醒自己謹言慎行,考慮到被評論對象的感受,才能有更成熟友善的網路環境

 

 

何謂網路霸凌

傳統上,霸凌(bullying)指的是出現在校園中、青少年族群間恃強凌弱與以大欺小的行為;霸凌包括暴力與非暴力攻擊行為;最常見的種類是濫用語言,例如譏諷辱罵。這種欺壓行為對許多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的受害學童與青少年帶來極大的傷害。

現今因為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使霸凌行為透過這些媒介,例如電子郵件、網路貼文、手機簡訊等方式,在校園環境中蔓延。這種透過現代網路科技而進化的霸凌行為即稱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又稱「電子霸凌」、「簡訊霸凌」、「數位霸凌」或「線上霸凌」。

網路霸凌,不論是難以入目或令人尷尬的影像張貼,威脅恐嚇、人身攻擊、難堪的票選、漫畫,或性暗示的字眼,都會造成被霸凌者精神傷害,加上網路世界容易一傳十、十傳百的特性,以及不易掌控傳播途徑的特性,更大大增強了霸凌的殺傷性。遭受霸凌的青少年有可能對人際關係產生不滿、自我排斥、甚至出現身體及精神上的健康警訊。國內已有部分學校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倡友善校園,明令禁止霸凌,以避免學習環境惡化。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提出「終結網路霸凌六帖要」分別是要遵守法律,要終止留傳,要即時處理,要勇於求助,要勇敢通報、要分開輔導。另從校園不同角色來細分,網路霸凌的應對與預防可從青少年,家長,教師與學校三方面著手。

青少年:

校園中的學童是最可能直接受到校園霸凌的對象,對於如何應對需有正確且完整的觀念。

若有收到類似霸凌的訊息,不管是發生在面對面生活中,還是來自網路,都應該勇於通報教師、家長,不要以為自己就可以處理好。

若是不斷收到同學的恐嚇威脅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可封鎖其電子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

若是不明人士任意張貼不實言論在公開網路空間,造成旁人誤解,則應立即通知父母師長代為處理。

審慎判斷校園流傳的消息是否屬實,不任意轉寄或張貼可能傷害他人的訊息;切勿成為霸凌者的幫兇。

在網路公開空間張貼訊息前,需謹慎思考是否觸法或可能傷害他人。尤其在情緒激動時,更需待心平氣和時方可採取行動。

教師與學校: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目前不論是校園霸凌加害者、受害者或是旁觀知情者,大部分均保持沉默,少有人會向師長或校方尋求協助,這是因為青少年認為師長或校方沒辦法或不願意保護他們或是阻止霸凌行為,或是他們覺得可以自行處理,不需他人協助。

雖然目前國內尚未有明確法令規範校園網路霸凌,不過國外部份學校已於校內規章中禁止類似行為。若是教師與校方可積極宣導正確的言論自由觀念—以不傷害他人為最高原則,應可減少校園網路霸凌的發生。

教師應正視網路霸凌在校園環境中的確產生問題,應更加積極預防遏止。例如於課堂中,灌輸網路霸凌的概念與正確的因應方式;這樣就算發生網路霸凌事件,也可以將傷害減至最低。

防堵霸凌影片與文字繼續流傳是治標的辦法,可以防止二度與擴大傷害。但是其背後產生的原因仍須深入了解並加以解決,以免類似狀況再度發生。

家長:

霸凌事件發生後,最後知道的通常是家長。父母以為小孩子待在家裡就不會加害他人或是遇到危險,殊不知網路霸凌的威力是超越時空、難以閃避的;而父母事後知曉後也都難以相信自己平常乖巧的孩子會去霸凌別人,或是被同學霸凌。多數霸凌加害者並沒有意識到霸凌會為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而父母則應灌輸正確觀念。

告知孩子切勿回應霸凌者的言語暴力,避免引起不必要且非理性的言語攻擊,並形成加害者與受害者間互相霸凌的循環。

根據研究顯示,目前校園網路霸凌受害者多半保持沉默,而不願意像校方師長尋求協助。若是孩子有精神低落或異常行為,例如害怕上學,或是不願意接電話與上網收信時,需主動關心詢問;除了課業以外,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的生活。

若是孩子主動反應,則必須深入了解狀況。切勿衝動責罵孩子學壞或是不好好與同學們相處,否則將造成青少年受盡委屈也求助無門。

 

各國因應網路霸凌的政策

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幾乎是全球性的現象。拒絕網路霸凌,歐盟的進度領先全球。歐盟自二○○四年起訂每年二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網路安全日(Safer Internet Day),希望喚起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活動也獲得國際關注,包括台灣在內,超過一百個國家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活動,呼籲外界注意兒童網路安全。歐盟同時也與十七個社群網站簽訂協議,試圖遏止網路霸凌。

中央社報導,根據二○一四年歐盟青少年網路使用調查,歐盟國家年齡介於十一到十六歲的青少年中,有百分之十二曾遭遇網路霸凌,幾乎是二○一○年(百分之七)的兩倍。調查更發現,曾遭受霸凌的青少年中,有百分之卅五曾自殘、百分之卅八想自殺,顯示網路霸凌問題已經不容忽視。

歐盟打造的「關注網路安全網」也在歐洲各地成立教育機構,設立諮詢熱線,為有疑惑的父母與兒童提供適當建議,也教導他們正確的網路使用守則與自我保護。

除此之外,歐盟在二○○九年時,更與包括臉書、推特、谷歌/YouTube、雅虎、MySpace等十七個社群網站簽訂協議,保護青少年隱私,確保青少年網路安全,遏止日益嚴重的網路霸凌現象。

歐盟會員國法國去年通過修法,加重處罰所有霸凌,網路霸凌與一般騷擾或霸凌同罪,可處二年有期徒刑及三萬歐元(約新台幣一百萬元)罰鍰。在法國,網路霸凌通常發生在十二到十六歲的學生之間,超過半數的受害者是女性。

相對於中學生,已出社會的成人遇到網路霸凌的情況較少,嚴重到走上極端的例子也不多。成人的網路霸凌,通常來自於職場。

對抗網路騷擾的法國網站呼籲,對抗騷擾的第一步就是打破沉默,受害者一定要和身邊的人討論,噤聲只會助長霸凌規模擴大。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網路霸凌 言論自由 NCC
    全站熱搜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