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十五日公布的研究,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電子產品機具的廢棄物已達嚴重影響健康及環境的程度。
聯合國大學針對亞洲十二個國家所做的調查顯示,過去五年,電子廢棄物量在這些國家增加近三分之二;光是二○一五年,各國電子廢棄物總重達一千二百三十萬公噸。這些電子產品包括智慧手機、電腦、冷氣機等。
電子廢棄物若未經適當處理,易造成環境汙染。圖/美聯社
報告指出,近年有愈來愈多富裕的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電腦、冰箱、個人電腦、電視等產品,亞洲迅速成為電子垃圾的主要來源。
這些國家中,僅台灣、南韓及日本在一九九○年代推出法令規範回收系統,其他如印尼、泰國及柬埔寨,含鉛或銀的電子產品常被露天丟棄,塑膠也常露天燃燒。
報告說,露天燃燒及不安全的回收,與附近人們的健康問題有關,包括不孕、幼兒發展問題、肺功能受損、肝病及腎病、遺傳缺損及精神問題等。
聯合國大學警告,亞洲多數國家有必要改善回收方式。
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聯合國大學永續循環計畫負責人庫赫說:「對那些原本就缺乏對環境無害的電子垃圾處理設施的國家來說,垃圾量激增令人擔憂。」
根據報告,中國大陸的電子垃圾量在二○一○年至二○一五年增加超過一倍。香港二○一五年人均電子垃圾量為二十一點七公斤。
研究說,新加坡和台灣也製造出大量電子垃圾,二○一五年人均電子垃圾量在十九公斤出頭。製造最少電子垃圾的亞洲國家包括柬埔寨、越南和菲律賓,人均製造約一公斤。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