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為親子教養作家的彭菊仙,過去從事媒體業,擔任節目製作,有時必須熬夜趕節目,甚至錄影到天亮,這種工作模式與母職,在時間分配上會有很大的衝突;生下老大後,白天交由保母照顧,晚上接回家自己帶,她非常堅持晚上必須與孩子相處,然而,生下老二後,發現一次帶兩個小小孩,再加上工作真的無法負荷,只好請24小時保母照顧老二,卻也因此對老二有虧欠的感覺。

 

 於是她開始思考,辭職回家帶小孩的可能性,也覺得自己工作賺錢,再把薪水拿去請保母養小孩,邏輯上是很奇怪的事;她試探性地詢問先生的看法,先生當下沒說什麼,只請她自己決定,並說這是她的生涯規劃。

 

 等到彭菊仙告訴先生她的決定,先生相當驚訝,一直以來,先生都認為妻子是「工作型」的女性,此外,彭菊仙的主管也不相信她能夠安於家庭主婦的生活,認為她很快就會回到職場。

 

 結果,她並未返回工作崗位,從辭職到現在已經是第13個年頭了。

 

彭菊仙12  

為孩子預備學習的環境

談到彭菊仙陪伴三個兒子成長的過程,可以發現她相當重視孩子每一個「為什麼」,以及「為孩子預備學習的環境」。

 像是老大幼兒園中班時,幼兒園的月主題是「音樂」,老師介紹許多樂器讓孩子認識;配合幼兒園的課程,她與老大共讀音樂相關書籍,剛好看到「交響樂配置圖」,老大問:「哇~這些樂器每個聲音都不一樣嗎?怎麼可能?」她說:「是,真的不一樣。」老大又說:「那我要到哪裡聽每一種樂器的聲音?」

 

 一方面對孩子的反應感到驚奇,另一方面,彭菊仙秉持著孩子的每個『為什麼』,媽媽都要跟著的心態,很認真地為孩子尋找「每一種樂器的聲音」,終於,在台北愛樂的「音樂精靈圖書館」找到一套音樂CD,一張CD就是一種樂器。

 

 除此之外,她認為「為孩子預備學習的環境」相當重要,預先幫孩子準備好需要的資源及資訊,可以幫助孩子探索學習;因此,她最常去的兩種店家,是文具店和五金行。

 

老二兩歲半時看花燈,回家後,老二就將看到的主燈隨手畫下來,因為發現老二很愛畫畫,她準備很多紙與畫筆,等到老二感到畫畫無法滿足自己時,產生想具體化這些東西的想望時,就自發地產生「做」的動作

 

 有一次,老二跟她要了一個「漏斗」,這個「漏斗」後來變成了一個法國號;或是在海生館看到黥鯊,回來就做了一隻;看完電影《猩球崛起》,做了很多猩猩。那麼,孩子都是用什麼素材做的呢?彭菊仙說,其實都是一些不要的、簡單的東西,都是就地取材,看家裡有什麼,就用什麼做;而猩猩的毛,也是用文具店所買的毛線,發揮創意做出來的,現在,老二已經是家中的小手作達人。

 

大人通常已有習慣的生活方式,下班可能是看電視,使用電腦,躺在沙發休息等,然而,孩子需要的環境,可能不是這樣,她認為,孩子的學習是天生的,父母若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規劃空間,對孩子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助益。

 

 三兄弟都是小小說書人

彭菊仙說,三個兄弟很喜歡《相聲瓦舍》,每一齣他們都看過;而三人組隊參加的「小小說書人」說故事比賽,他們的腳本,也受到《相聲瓦舍》的影響,比較幽默,此外,他們喜歡寫有衝突性、搞笑、鬥嘴的劇本,對溫情比較沒有那麼大的興趣。

 

作為母親,彭菊仙扮演協助的角色,像是給他們一點idea,與他們討論腳本如何修飾,並非直接帶領孩子完成整場比賽。

 

 三個兄弟很了解彼此,會為彼此找到適合的角色。她說:「像老大適合演『卒仔』,那種猥瑣的小人,或像包青天裡面會喊著『大人啊~我是冤枉的』那種罪犯;老二長得很嚴肅,就適合演包青天、學者、教授;老三就是演可愛的、逗趣的。」

 

他們從寒假就開始排演,過程中,老二會被老大罵,老三會被老二罵,這是因為老大最早參加小小說書人,經驗最豐富,就像導演一樣。那麼,三個兄弟是否因此吵架過呢?彭菊仙笑著說:「他們最多就是拌嘴,尤其老三個性很溫和,就算被哥哥們罵也不會生氣,似乎是被兩個哥哥磨到可以容忍他人的批判。」

 

男孩的閱讀武器竟是章回小說

 

彭菊仙花了一段時間,試圖找出孩子們的閱讀胃口。

 

 她試過一些內容溫馨的繪本,孩子們讀完問她:「這是真的故事嗎?」她很誠實地告訴孩子們:「這是編的。」孩子們帶著有點失望的表情,發出「喔」的一聲,也表示沒有太大興趣。

 

 後來,她與孩子們一同共讀《西遊記》,每天讀一到兩回,讀了半年才讀完,受到章回小說的影響,三個兄弟發揮實踐力,竟然跑到公園去找蜘蛛精而發生一段小插曲。因為三個男孩對《西遊記》接受度還不錯,她選擇性質較為接近的《三國演義》,但孩子們對於貂蟬、呂布、宮廷鬥爭,興趣缺缺;彭菊仙沒有放棄,還是繼續與他們共讀,一天唸一回、兩回,一直唸到諸葛亮出現,出現戰爭的大場面,孩子們對《三國演義》產生興趣了!這時她才發現,原來他的三個男孩喜歡有衝突、英雄和戰爭的故事。

 

此外,她也提醒,男孩和女孩不同,如果你希望男孩跨越到文字,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父母可以試著將共讀的時間拉長

 

學英文三密計:重複、語感、興趣著手

時下許多父母會將孩子從小送到全美語幼兒園,藉由提早讓孩子接觸英語環境,或是將孩子送往英語才藝班,期望讓孩子贏在起跑點,此外,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也將加考英文聽力;彭菊仙自言,她並未針對英語提早為孩子安排。

 

 她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讓孩子學習英文,重點在於「重複」

 

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聽英文歌曲、看原文卡通,三個兄弟都喜歡火車,《湯瑪士小火車》就是他們的首選,或是《超人特攻隊》、《怪獸電力公司》等,一直反覆看這些,看個一百遍。

 

 她的教育方式,總是在孩子身上得到驗證。有次一家人乘坐貓空纜車,老二對她說:「媽媽這只能坐六個人。」她問:「你怎麼知道?」老二回答她,因為上面有寫「passenger」,她很驚訝,繼續追問:「你怎麼知道?」老二說:「因為怪獸電力公司裡面有。」

 

 現在,老大已經到了上國中的年紀,會看偵探電影福爾摩斯,通常看完三遍中文,她會問要不要換成英文的,孩子的接受度很高。

 

 彭菊仙強調:「小孩有個習慣是重複,熟悉中文後換英文的,小孩自己會根據劇情去猜。」因此,英文聽力漸漸地越來越好,而英文字彙量也慢慢增加。

 

此外,彭菊仙也會固定陪孩子讀英文故事書,她特別強調,英文故事書不在於多,一套最好把它聽到熟;也因為覺得自己發音沒有很好,會選購附有CD的故事書,而她也發現,孩子們發音都比她漂亮,有了這樣的經驗,她認為,還是要掌握語言的關鍵期,建立聽力的語感是越小越好

 

 而老大小四的時候迷上魔術,就把電腦時間用在查詢魔術,魔術都是美國的網站、資料,為了要看懂魔術表演,老大會逼自己去聽英文,最後也學會了新的魔術方法;而老三不時還會對彭菊仙說一些動物的英文,因為他很喜歡動物,經常看動物頻道。

 

 她說,英文學習不妨看孩子的興趣在哪裡,從興趣下手,掌握孩子的英文學習點。

 

彭菊仙21  

12年國教,媽媽怎麼看?

12年國教即將在103年8月上路,面臨制度的大變革,許多家長都很憂慮,「超額比序」項目,也被質疑會有不公平的問題,彭菊仙說,基北區並未納入「競賽」比序,這些比序的問題在於,像是學生參加科展,作品很多都有父母的影子,甚至有些家長,會直接聘請老師幫孩子做出來參與競賽,那當然會比較不公平。 

  (編按:超額比序項目共有國中會考、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均衡學習、品德表現、體適能、服務學習、幹部、競賽、社團(校隊)、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12年國教共分15學區,每區比序皆不相同,如「基北區」為志願序、均衡學習、多元學習表現等)

 

 彭菊仙對國中課綱設計也有話要說,她認為,國中與國小的課程,無法銜接,像是國文考試沒有範圍,把學生當成文學家測驗,小孩會覺得不管自己怎麼讀,都讀不到要考的東西;尤其,段考考完換非考科紙筆測驗,體育、音樂、視覺藝術、家政都要考,還是和過去一樣,由老師畫重點的填鴨式教育。

 

 此外,12年國教強調「適性教育」,要引導學生探索自我,但教育現場並未以學生為主體,應該教學有所改變之後,再去改變政策,而非政策領導教學;她也提出,如果針對科目做課程規劃,做分級制度,依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想學到什麼程度,而非針對班級,不一定要讓孩子當個十項全能的人。

 

對彭菊仙而言,帶小孩最大的收穫是孩子成為她的觸角:「我的男孩帶領我進入另一個世界。」對於能夠參與孩子所有的成長,看著他們每個時期的不同,她覺得,自己的辭職非常有意義。

 

 詢問彭菊仙,為什麼對孩子這麼有耐心,她笑著說:「因為你很愛他,你就會這麼做。」

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family/relationship/article/7780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