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裡的胖虎和大雄,是兩個典型的霸凌與被霸凌人物。你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胖虎或大雄嗎?當霸凌事件發生,親師該採取哪些行動,才能讓傷害降至最低?
常有機會參與在校園裡宣導預防霸凌(Bully)的活動,只要用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卡通影片做例子,對於霸凌的情境就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哆啦A夢」。
哆啦A夢故事中的人際生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霸凌情境,有一個老是欺負人的「胖虎」,以及常被欺負的「大雄」,還有老是在旁邊助陣的「小夫」,或是不敢協助維護正義的「靜香」。當然在真實世界中,是沒有哆啦A夢這樣用法寶來解決孩子的紛爭,同時製造歡樂的角色;看著老師對孩子霸凌問題傷腦筋的樣子,我相信他們一定很希望有個哆啦A夢,幫忙解決班上的霸凌問題。
通常在小學的孩子之間,霸凌事件大致上有三類:
肢體性:踢、推、打人等,也有嚴重的打架、虐待等暴力行為。
語言性:嘲笑、取綽號、罵人、恐嚇威脅等。
關係性:被排擠、被傳謠言等。
不光是學校老師困擾這些霸凌事情,有些家長也都面臨孩子因為被排擠、被捉弄,而不喜歡、甚至不敢上學的壓力。校園霸凌不應視為孩子間互動的「正常現象」,應該要用有效的方式進行管理,讓孩子所受的傷害,或是延伸的人格發展問題降到最低。
了解霸凌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當「胖虎又欺負大雄」的事情發生時,通常老師或家長第一個反應,都會想處罰胖虎以制止霸凌行為。但是嚴厲的處罰,往往只能有短暫的嚇阻作用,只有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成因,正確解讀行為背後的訊息,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當「胖虎」成長環境的家人,處理負向情緒多是用肢體暴力動作,或是叫囂責罵等方式,孩子的霸凌行為只不過是展現出平常從家人學習來的行為模式,這是屬於社會性因素。而有些孩子平日得到的關注不夠,欺負他人只為了獲取注意力;或是先天性格上控制慾望強,情緒易怒,「霸道」的個性,這些都是心理性因素。還有就是生理性因素,像是有過動傾向(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孩子,他們在動作或語言部分,較難拿捏合適的方式,較不擅長與人相處、建立友善關係,這需要就醫鑑定以及長期輔導來改變孩子的行為。
不管是社會性、心理性或是生理性因素,都讓我們了解霸凌孩子的行為不是蓄意的,他們也需要協助,老師處理霸凌事件的原則應是「對事不對人」,要讓孩子知道,老師是不喜歡欺負人的行為,而不是不喜歡他這個人,老師很願意幫助他發展合適的行為與同學互動。
建議老師將「胖虎」帶開約談,正式告知霸凌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也要與他建立信任關係,肯定他平時優秀的表現。師生間信任關係建立良好,會影響孩子未來保持不欺負人的行為。與「胖虎」個別約談的重點如下:
一、與「胖虎」確認發生的事情(請孩子具體描述事實過程,不講理由,不強辯)。
二、明確告知「胖虎」,不管是什麼原因,打人、罵人、嘲笑等霸凌行為是不對的。
三、肯定「胖虎」其他三至五個優點,表示老師不會因為霸凌事件否定他,讓他了解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小惡魔」,有時會跑出來做些傷害別人的事,老師願意一起跟他對抗這「小惡魔」。
四、與「胖虎」一起想想對抗「小惡魔」的辦法,像是如何感覺「小惡魔」要出現了?出現的前兆是什麼?如何控制它?
五、教導「胖虎」與同學友善互動的語言及行為,像是「請、謝謝、對不起」要常掛在嘴邊,動作上怎樣才是有禮貌等技巧。
六、請「胖虎」主動告知老師,或是請其他同學一起觀察,只要「胖虎」表現出友善行為就給鼓勵、獎勵,以正向增強他們持續表現下去。
鼓勵孩子 說出真實感受
老師及家長需敏感的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像是孩子常會說不舒服不想上學、作惡夢、咬指甲、退化行為出現,如尿床,食慾不佳、情緒化,零用錢個人物品常不見(被同學搶走偷走)等,都有可能是孩子長期處於被霸凌的特徵。孩子不願意講出來,除了內向個性因素,還有就是有些老師或是家長,會忽略事情的嚴重性,會認為這是孩子間常有的事而不處理,或是處理不當反而造成孩子被欺負得更嚴重。
建議老師及家長,為鼓勵孩子說出他們遇到的情況以及真實的感受,需要有「傾聽」的態度,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願意說出來,不要責怪或是否定他們的特質,像是用「活該」、「你要勇敢一點!」、「怎會這樣反應呢?」、「有什麼好怕的?」……等沒有同理心的對話。所謂傾聽是要專心耐心聽訴,並展現願意陪伴支持的態度,去除他們的焦慮,也要教他們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以及增加自信心、堅定感(assertiveness)等技巧。
透過閱讀 學會尊重多元文化
過去看到很多老師花心思在經營友善班級文化,有些老師明確訂出反霸凌的班規,讓同學知道該遵循的事項;有些老師用每天晨讀或是說繪本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透過閱讀提升尊重多元差異,增加互助的班級動力;也有老師——桃園北勢國小溫雅惠老師,有創意的與同學合作拍攝班上一位學習障礙同學的成長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讓同學真正了解人都各有特長,念書不是唯一出路,拍攝完後也讓孩子產生同理與助人的態度。
「弱肉強食」、「歧視」及「冷眼旁觀」等消極的價值觀,都不是我們希望給孩子的,尊重、互助、利他等友善行為也都需要花時間養成,當然也需要成人世界給予正向的榜樣。期待更多的友善校園產生,讓孩子將來都是一個個友善公民,那友善社會就離我們不遠了。
更多詳細文章,請參考: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545&page=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