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設計思考」,也許你曾經有聽過,卻又不是那麼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也許會覺得,這應該只與設計師、藝術家、發明家有關吧?但其實這個名詞經過多年的推廣,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了。
「設計思考」概念起源於美國Stanford史丹佛大學,在學校裡設有專門教授Design thinking的「d.school」,此學校不屬於任何系所,但教導各種不同領域的學生創新、發明的產品設計概念,是個跨領域的學程計畫,每年都吸引來自美國各地的中學生申請。
延伸閱讀: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附屬的「設計學院」(d.school)介紹
而這項概念,其實可以被分為五大步驟。
Empathize and learn from people(以同理心向使用者學習)
Find patterns(尋找脈絡)
Design principles(定義設計原則)
Make Tangible(把點子做出來)
Iterate relentlessly(反覆測試)
就好比Daylight Design Studio 在Youtube介紹影片上面提到的例子,美國當局想要遏止兒童的肥胖問題,因此透過了「設計思考」的概念執行。
一般的執行為「直接」請設計師去設計一個讓小朋友能動起來的儀器,最後加以生產並販售。
然而「設計思考」在這個例子…….
第一步是用利用「使用者同理心」,深入使用者的生活習慣,明白他們到底要的是什麼?而且不忽略「弱勢」、「少數」的心聲。
第二步,丟出各種點子,激盪創意。
第三步,將各種點子合併、整合。
第四步,從使用者的需求跟點子中,「實際」做出雛形。
最後,從雛形中反覆實驗,找到最佳的模式,提高使用率。
延伸閱讀:什麼是設計思考?(What is Design Thinking)
如果你最近有去參加2016年台北國際設計大展,你也可以在「活的展」的主牆上面到這個概念的中心思想。
其實台灣也有部分學校、企業已經導入設計思考的思維,而且不論年齡。
像是彰化南郭國小的小朋友,發明利於移工購買火車票,台灣大學也成立了創新設計學院 D-School@NTU,並造成熱烈搶課。
延伸閱讀:彰化南郭國小:3個小學生發明友善移工的購票系統
http://udn.com/news/story/7026/1795323
或許你會問,那執行計畫的資金哪裡來?其實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人除了會利用企業拉贊,也會使用募資平台,像台灣就有FLYING V、嘖嘖ZEC ZEC、貝殼放大等等,將你的Idea丟上去,尋找和你有相同理念的人,用行動力說服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