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皇萱台北報導】針對昨日報載台大醫學系學生批評繁星推薦制度不公,而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認同甄選面試不利家境不好的學生,教育部高教司昨天發新聞稿回應,強調繁星計畫校校等值,明星高中和偏遠高中機會等同,但教育部也表示將研議放寬篩選倍率,增加學生來源的多元性,並推動線上書審,降低社經地位背景的影響。
前台大學生會副會長、醫學系四年級學生劉玠暘在系刊上發表了2篇文章,聯合晚報20日報載《台大醫學生 批繁星不利偏鄉學子》,揭露劉玠暘批評推甄制度不符公平正義,特別是醫學系繁星推薦的篩選門檻,不利偏鄉學子,偏鄉的「繁星」恐將被都市的「霓虹燈」取代。
「沒有光害的地方,才看得見繁星」,劉玠暘認為,如果不提出配套措施來提高偏遠地區學生的申請優勢,考量成績以外的條件,則「繁星」將為「霓虹燈」所取代,都會區的學生將佔盡優勢。受益學生仍是北高等大城市的中段高中,而非偏鄉學子。
今天中國時報針對《楊泮池:甄選入大學 不利弱勢生》的報導,訪問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他同樣認為,甄選入學對富爸爸的小孩有利、家境不好的學生不利:「現在換我來參加,也考不上」。
教育部昨晚間隨即發佈新聞稿澄清,強調繁星計畫為「校校等值」,並以建中為例,指出今年雖有49位同學學測滿級分,但因繁星推薦限制每校推薦學生數,可推薦至醫學系的人數與其他高中相同,最多都只有2名,偏鄉高中學生的機會與明星高中相同。
教育部也表示,從100學年度醫學系首度納入繁星推薦的錄取情形來看,錄取學生來源並未集中於明星高中。此外,目前醫學系在繁星推薦提供的名額,約僅佔醫學系招生總名額不到7%,比例相對偏低。
對於報載偏鄉及弱勢學生入學機會受排擠之情事,教育部也聲明此為大學招生自主範圍,但教育部將研議大學特定領域學系(如醫學、設計學系等),於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放寬篩選倍率,增加學生來源的多元性,並可考量搭配其他評量工具,以選擇適合就讀的學生。
而醫學系選才方式的確應更嚴謹並持續改進,未來將透過醫學校院長會議等場合,研議醫學系如何挑選適合的好人才。
同時教育部將與招聯會及甄選委員會規劃推動線上書審,達成「審查資料無紙化」、「審查格式制式化」、「考生填報智慧化」、「試務工作自動化」及「審查過程透明化」的目標,降低社經地位背景在甄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精進甄試技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