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晨讀十分鐘」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選書。什麼樣的書可以吸引孩子主動閱讀?尤其當晨讀只有「十分鐘」時?想要為學生配備有吸引力的「班級圖書室」時,需要注意哪些條件?當老師要啟動晨讀,擔任「嚮導」時,有哪些適合唸讀的篇章?

 如何為「晨讀十分鐘」選書  

選書原則一:從短篇開始建立自信

根據韓國教育開發學院的研究,十分鐘內就能夠讀完的短篇故事最好,因為十分鐘內就可以知道結局。故事雖然短,但有結局,所以能夠在十分鐘內看到完整的故事,這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產生堅持到底的成就感。閱讀的快樂和自信日積月累,孩子就會習慣每天都要讀點書。

但是短篇章的選擇要儘量避免「教科書化」,不要讓學生覺得又是讀課本了。喪失樂趣與動機,是最大的損失。目前市面上兒童讀物較缺乏短篇的散文或故事選集,誠品書店兒童商品採購副理陳娟娟建議,短篇章的經典作品,和名家散文故事選,會是很好的起步。

選書原則二:樂趣最重要,簡單沒關係

有人質疑,若學生老是挑簡單、駕輕就熟的書,甚至漫畫書閱讀,該怎麼辦?其實,簡單易讀的書裡,也蘊含了許多知識與多元的閱讀口味,能提供孩子閱讀其他作品所需的背景知識與理解力。閱讀研究也證實,讀者不會永遠都選擇簡單好讀的東西,求知慾會驅使他們挑戰更高難度的閱讀。

閱讀能力是一種累積的技能,採漸進式的發展。孩子的理解力會提升,閱讀視野也會愈拓愈寬,閱讀品味會趨向多元化;當閱讀的內容已無法再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會自動選擇更適合他的程度或更有挑戰性的內容來閱讀。就像孩子小的時候讀繪本,隨著認的字愈來愈多時,慢慢可以看長篇的故事,甚至是小說。

研究指出,讀者要能掌握約九八%的閱讀內容,才能吸收新字彙。因此,在向學生解釋自由選書時,老師可以提供學生「五指檢測」的簡易測試:在選書時,抽出書中一頁的內容試讀(或唸給自己聽),以五根手指頭為限。每遇到一個唸不出來或不懂的字詞,就收起一根手指,如果一頁未唸完,五根手指已握成拳頭,那也許這本書對學生目前的程度來說過於困難,可以考慮再選擇其他較容易閱讀的書籍。

選書原則三:多元、適齡、新鮮

為了讓不同興趣、特質的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那本書,班級或學校圖書應該提供符合各種閱讀程度、多種類型的藏書:繪本、橋梁書、青少年小說、詩、童話、笑話、歷史、科幻小說、奇幻故事、傳記、經典,以及知識性書籍、參考書都不可少。由於孩子都喜歡新書,應該避免太過老舊的封面或版本,在所有藏書中,最近五到十年內出版的書最好佔四成以上。

 

參考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221&page=1

arrow
arrow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