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極的M型社會,既需要高階人才,對於低階工作的需求也很大,中間普通的大學學歷已經開始出現嚴重的人才過剩。台灣現在高中生、高職畢業之後很容易就考到四技二專,但是如果他拿高職的文憑去應徵工作,可能工作非常好找,甚至薪水還不低,很多低專業度的工作不等於低薪的工作,因為沒有人想做這種工作,高中職程度的人都跑去考四技二專了,以致這種工作反而薪水會非常高。反倒是拿了四技二專的學歷之後,找工作反而處處碰壁。

教育投資報酬率在台灣已經變成負的,100多萬學費投入下去,到最後工作更難找,甚至被迫隱藏自己的學歷,不敢拿大學文憑出來應徵工作,只好拿比較低的學歷。『學歷歧視』,以前是歧視那些學歷很低的國中、國小畢業生,台灣現在反而變成是在歧視高學歷。

所以真的不必建議學生一定要走升學這條路,台灣現在絕對不缺大學生,我們缺的是水電工。台灣有一家公司叫宅即修,專門在做水電與居家修繕,高中畢業就可以,起薪6萬元台幣,即使你讀到台大電機研究所碩士畢業,在台積電起薪才3萬6千元而已。

 台灣未來一定是人才兩極化的時代,並不是說讀書無用,而是說如果你要讀書,就一定要讀到碩士以上,而且要讀好的學校,再不然的話就是老老實實去走技術派的路線,千萬不要走中間路線,上不上、下不下。

就業環境的不可預測性

    就業環境的變化速度實在是太快,往往造成冷門科系不如想像冷,熱門科系不如想像熱。以生命科學學群為例,現在大部份農學院都改名字,改掛生物科技、生命科學招牌,但未來農學的招牌可能比生命科學更響亮。

舉例來說,生質能源最近大紅,也就是從甘蔗、玉米提煉酒精做汽車燃料,所以最近德國人在抗議,在抗議什麼?在抗議啤酒價格暴漲,因為啤酒的原物料是大麥,可是歐洲許多國家的大麥田都改種玉米,用來提煉酒精乙醇,所以造成歐洲的大麥價格暴漲,連帶造成啤酒漲價。中國大陸現在股價最高的股王,就是做水產養殖的獐子島這家公司,在東北養殖龍蝦、干貝、海參。所以現在你看不起眼的,跟農業、礦產、甚至水產養殖有關的科系,絕對會是後起之秀,未來有很大的翻身機會。

   台灣投資眼光最精準的企業家尹衍樑講過一句話,他說未來3到5年內,賣醬油的會比賣電腦的、賣晶圓的更賺錢,作食品科技會比電子高科技更賺錢。其實不用等3年後,現在不就已經這樣了嗎?台灣現在食品股的股價都在狂飆,就業市場的變化速度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3年前我在Career雜誌就有提到,像中文系、設計科系,未來可能會有很大的翻轉。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100個資訊管理系的畢業生,能夠找到跟資訊本行相關工作的人只有6個;相比之下中文系的出路好找得太多了,當中文補習班、作文班老師、撰寫華語教材,都是很不錯的出路,連台灣最大的教科書出版商康軒文教,也在開連鎖作文補習班、招募國文系出身的作文老師。

總之,高中生或高職生真正踏入就業市場是7、8年以後的事情,可以對就業市場有一些關心,但是不要被牽著鼻子走,否則現在的熱門,可能幾年之後就變成冷門。

 收集就業資訊的方法

我剛剛提到要對就業市場保持一定的關心,那要怎麼樣收集就業市場資訊呢?與日本相比,我們政府的就業統計實在是太弱了。例如根據教育部調查,大學畢業生真正出來找工作的大概只有60%而已,可是政府的調查發現我們青年的失業率卻連10%都不到,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台灣學生成績比較好的出國留學,考研究所的也一大堆,在家閉門考證照、司法官、律師、教師甄試的更是不少,他們都不算失業人口,可是會拚命升學考試,難道不是因為工作難找嗎?所以政府統計是有問題的。

要掌握就業趨勢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讀人事廣告。我在6年前剛進入CAREER雜誌的時候,對就業市場一點概念都沒有,完全不知道職業的種類,也不知道它們在做什麼。我整整花了3個月,把所能找到的所有人事廣告,全部都仔仔細細的讀一遍,把每一個工作到底在找怎麼樣的人,需要怎樣的能力,對應到什麼樣的科系,需要什麼樣的專長,全部研究過一遍。這是一個很基礎的功夫,也是了解就業市場最好的一個方法,可以從裡面挖到很多寶藏,如果平常多上人力銀行網站,或者是看報紙的人事廣告,將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此外,股票市場就是一個產業動向的風向球,要知道產業趨勢,不妨去看一下投資理財類的雜誌。

談到生涯的規劃,我在各種演講場合,都會開宗明義提到,人生的成就是跟夢想成正比的。很多有天份的高中生,太早跟現實環境妥協了。但是在作夢的同時,人生一定要設定停損點,該壯士斷腕就要壯士斷腕。例如現在很多年輕人把時間花在考司法官、考律師;台灣最喜歡考試的,就是法律科系畢業生,因為法律科系可以考的項目太多了。但是如果長期沒考上,還不懂得喊停,沒有企業喜歡用到了30歲還有社會經驗的高齡社會新鮮人。

不可忽視性格特質因素

高中生的科系選擇與生涯規畫,有4個參考指標。第一個參考指標是外在的就業環境,但我覺得到了大四或研究所階段,再去煩惱就業環境就可以了。第二個參考指標座標是興趣,但興趣是捉摸不定的,任何一個人從國小到國中、高中的志願都會改變的。很多人在高中階段眼界太狹窄,到了大學,眼界與生活圈打開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好玩的科系。我覺得用興趣來做參考指標是很危險的,因為興趣如流水,變化速度太快了。

另外有兩個參考指標,變化性比較小,也是比較可靠的參考指標:第一個是自己的能力優勢,第二個是人格特質。舉個例子,有個數學資優生,很喜歡關起門來自己在房間算數學,但他媽媽說現在工作難找,不如去唸師範院校數學系,將來可以當老師。他聽媽媽的話,跑去念師範院校數學系,結果讀到三年級的時候,他就發現讀不下去了,因為當數學老師不是自己關起門來算數學就好了,你要上台去教書,要跟學生做互動,但他只要一站在講台上,就會腦袋一片空白,講話結巴、兩腿發抖,他只好重頭再考,這就是我說的性格特質,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高中生如果要選擇會計系,性格需要非常細心,能夠忍受routine規律的工作,個性可能要比較刻板一點,甚至有點吹毛求疵,這種個性才比較適合去讀會計,所以人格特質在高中生選擇科系上相當重要。

冷熱門行業變化快速

在學校或參加升學考試看的是總分,但是在職場上看的不是總分,例如同樣都是300分,與其每科都拿60分,不如有一科達到95分,其他科目不到20分也沒關係,這就是能力優勢。你只要在某一個點上,有非常強的專長,就算讀冷門科系也不怕失業。

台灣產業的生命週期很短,未來不再會有所謂鐵飯碗的行業。Career雜誌去年調查的結果,觀光休閒系還算是比較好找工作的熱門科系,但是今年卻淪為工作最難找的學系,為什麼?因為政府開放大陸觀光客的政策跳票,南部很多觀光飯店都已經蓋好了,準備要迎接大陸觀光客,但是搞到現在都還沒有開放,只好縮減營業或裁員,造成很多觀光休閒系同學找工作大不易。

同樣的,只要金融業的景氣開始走下坡,商學院畢業生找工作就會很困難。台灣金融業在兩年前達到高峰,當時是台灣消費金融的黃金時代,很多大型金控每年動輒招考1、2萬人,所以當時商學管理系畢業生,工作非常好找,但是沒有想到卡債風暴來臨,許多銀行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走出卡債陰影,嚴重影響到徵才的數量。

台灣正在上演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過去10年來,台灣都是科技業一枝獨大,可是這個時代已經悄悄劃上句點了;反而是很多台灣年輕人根本不屑一顧的傳統產業,徵才越來越活絡。例如我早在2年前就喊出,營建業會變成台灣徵才的主流,現在各種政府統計、人力銀行的調查,都印證我的看法。台灣正步入一個就業多元化的時代,很多行業又重新恢復徵才。

反觀生命科學,90%的本行工作,都是在做臍帶血銀行、傳統中藥推銷員,或是做瘦身美容產品、健康食品的推銷員,真正做研究工作的人非常少,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在學術研究機構中,沒機會到企業任職。但即使有博士學位,都很難找到研究工作的機會。你去看看中研院有多少從國外拿到生命科學博士回來的人?現在想做博士後研究的人大排長龍,就算是博士也不見得有機會。台灣的生命科學科系,這幾年被炒作得太兇了!

科系選擇不再是單選題

未來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從「選科系」變成規劃「學歷組合」。很多高中生會問,我到底選哪一個科系好?對大家來說,選擇科系是個單選題,但未來一定會變成「複選題」,靠單一科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未來找工作的時候,不會再說我是某某科系畢業的,而是說我大學主修什麼科系、輔修什麼科系、還修過哪些跨領域的學程;或者我大學唸的是甲科系,研究所念的是乙科系的碩士。換句話說,大學和碩士唸的不是同一個領域,這種比重越來越高。所以,以後就業的時候,學歷會像是大拼盤一樣,這是未來的趨勢。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第一個原因是不想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外在的環境變化太快了,把所有賭注都放在單一科系上面,這是很危險的事情。現在的學生很聰明,不但在大學的時候紛紛去修第二專長、輔系、學程,各大學也拼命在幫學生規劃這種學程。

其次,對企業來說,他們也喜歡跨領域人才,例如在美學經濟的潮流下,最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科系,和最市儈的商學院結合起來,是現在全世界最熱門的一個趨勢。一個高中生如果興趣很多元,在科系選擇上,就不必當成單選題,或許大學主修A科系,研究所去念另外一個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B科系。

很多大學都在朝向不分科系的招生,例如大眾傳播學院,商業管理學院、電機資訊學院,未來5年可能都會走向不分科系招生,到了大三的時候才開始選填志願。換句話說,選填志願不是在高中升大學的時候,而是到了大三才開始選填志願,這是目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動的一個方向。因為高中升大學的時候,志向還不定,所以選錯科系的情況很普遍。如果一開始不分科系招生,到了大三才選填志願,就可以減少選錯科系的問題。

未來的高中生涯輔導,有兩大主題;一個就是如何幫學生做「學歷組合」的規劃,也就是套餐的概念,第二個主題就是怎麼樣幫學生去認識學校。我認為「選校」跟「選系」同等重要。現在台灣有170所大學,各大學的資源分配、教師素質、還有學生素質與求學風氣,都是天差地別,一種文憑,裡面有10種程度,你很難想像差距有多麼懸殊。

另外要提醒的是,高中生選填科系前,一定要追查其前身。例如觀光休閒科系,前身很可能是農業推廣系,師資都還是農學院那一套。

以下跟大家報告幾個主要學群的狀況。首先跟大家談法律學群。法律系是第一類組最熱門的科系,但將來法律系會走上專業學院,也就是說,不再招收大學生,可能會從研究所開始招起。在美國等很多國家的商學系與法律系,基本上都是到研究所碩士階段才念的,等到大學畢業、甚至進入社會有工作經驗後,才到法律系攻讀碩士,台灣也會走這條路。

台灣法律人才供過於求的情形很嚴重,現在要的已經不是一般的民法、刑法律師,台灣要的是擁有特定專業的法律人才,有可能大學時代是唸其他科系,不管是理工、商管、醫學或農學院都沒有關係,等到研究所再唸法律,走向「理工+法律」、「商學+法律」、「醫學+法律」或者是「農業+法律」之路,這是未來法律人才的趨勢。

台灣的律師已經超過7,000人了,很多人考上之後根本就沒有用,甚至考到之後也沒有執業。有些大學生畢業生考到律師執照後,去法律事務所當實習律師,月薪普遍不到3萬元,薪水待遇非常差。這是不是說讀法律沒有前途呢?其實不是,而是需要有特定專長的法律人才。

 

企管系行情走下坡

商學院的部份,在企業看來,商管學院不同科系其實都是一樣的,不論讀企管、科技管理或行銷管理,在企業看來都屬於「商管科系」,很少會去細分你唸商管財經學院哪一個科系。我常碰到經濟系的人問我,可以從事什麼工作?其實只要企管系可以做什麼工作,讀經濟系的人就可以做什麼工作;因為企業界是不會去細分的。

只要去看人事廣告就可以發現,通常只會載明要商管科系,不會很仔細的去寫說我要商學院的某一個科系,很少有這樣的情形。但是工學院的差別很大,企業會很明確的告訴你我要什麼科系,這是工學院和商學院很大的差別。

雖然說商學院各科系出路差別不大,但是所偏重的能力各有不同,有些科系會特別注重數學和統計,例如財務金融、財務管理還有經濟系,這3個科系特別重視數理能力,如果你數學不好,千萬不要去讀。有些很重視英文,像國際企業管理或國際貿易,有些學校上課的時候,甚至改用英文授課;像元智大學商學院,學校還特別請家教來教學生英文,不但上課的時候都是用英文,寫報告也是交英文報告。有一些科系則是很重視資訊能力,例如資管系、會計系。會計系以前只要會算帳就好了,可是現在紛紛改名叫做會計資訊系,非常重視電腦技術的應用。

企管系這幾年的行情不斷走下坡,但是不管怎麼樣,它都還是商學院的基礎學科。企管跟經濟一樣,是商學院的兩大基礎學科,你只要把這兩個學科的東西學好,再去念商學院其他任何科系,都很容易。

企管走下坡的原因是,現在滿街都是EMBA班、碩士在職專班,擁有企管碩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上班族,又念EMBA的話,就會懂得怎麼把實務和理論做結合,投資效益是很高的,但這卻會衝擊到一些大學企管畢業生的出路。

這是往壞處想,不過如果往好處想,幾乎所有商學院科系都是以企管系作為基本學科,所以大學可以唸企管,等到研究所再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或行銷管理,它們都是從企管系衍生出來的。

商學院非常適合跟其他學系做「學歷組合」,包括電機、資訊、外文甚至藝術設計都是很好的組合。

 

資管結合統計是顯學

資管系方面,現在人力過剩很嚴重,原因在於各大學一窩蜂的開設資管系,已經成為台灣學生人數第一多的科系。再加上很多電腦補習班開立第二專長進修班,文法商學生一畢業就跑去巨匠電腦,補習第二專長半年、一年,結果搖身一變,居然也可以變成資訊人員了,也跟資管系學生搶飯碗。在這種情形之下,資管系的出路就出現兩極化的現象。

與資工系相比,資管系最大的出路是往金融業、服務業走,而不是往科技業走。如果擁有資管和統計系雙背景,就是最當紅的資料採礦人才。例如你去辦信用卡,銀行可以取得你的許多個人資料,包括收入、家庭狀況等,然後銀行再用這些資料做分析,將來要賣保險的時候,就能針對各族群做精準的行銷,這就是所謂的data mining。對於這種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在增加。

 

行銷企劃的大本營

行銷是企管的五管之一,單獨把行銷系獨立出來的學校並不多,大多都是二、三流的學校,所以想要念行銷的話,不見得一定要去念行銷系,念企管系就可以了。

至於流通與行銷管理系,主要重點不是在於行銷,而是在流通、物流,找工作非常容易,很多學生還沒有畢業,就因為建教合作的關係,早就被預定一空了。台灣有很多大賣場與物流業,都需要這方面人才,工作很好找,不過大都屬於比較低階的工作。

現在台灣年輕人頭最嚮往的工作,第一名就是行銷企劃,如果想要從事行銷企劃,要念什麼科系呢?除了企管系和行銷系之外,還可以去念心理系、大眾傳播系、商業設計系,這3個科系同樣也是行銷企劃人才的大本營。

 

科技業外移衝擊工業管理系

工業管理系或科技管理系,未來出路可能會出現大逆轉,目前工管、科管、工業工程畢業生的工作還算好找。但我預期在幾年內,他們的工作機會恐怕會衰退,因為這些工作大部分都依附於科技業的工廠端,但是台灣的產業大量外移,速度非常快,例如電腦NB的生產線,已經全部都外移了,當科技業的工廠慢慢消失了之後,包括工業工程、工業管理、還有環境工程等等,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好在他們還可以到服務業工作,例如我看到有些餐飲業也在找工業管理系的學生,因為你要做一盤菜出來,很多流程其實跟生產一部電腦是一樣的,一樣有採購的流程,有進貨的流程,有物料管理、倉庫管理的流程,不管是運用在科技業、醫院的藥品管理,或餐廳的物料管理,道理其實都是互通的。

 

會計系與財管系的職業風險

    財經學群的會計系,找工作很容易,每一家企業都需要會計人員。但你看力霸掏空案之後,有多少力霸的會計坐牢?台灣每次爆發企業掏空事件,都會連累不少會計人員坐牢。所以現在有些會計系、財管系的老師,都會在課堂裡警告學生,說這個行業是高危險性的行業。會計的工作比較辛苦,常常要加班,所以現在即使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徵才難度都提高。

   台灣這幾年釋出的金融業職缺,大都是三教九流的工作,例如信用卡的推銷、房屋貸款的推銷,不見得一定要用財務金融系的學生;真正需要用到他們的高度專業性工作,例如風險管理、儲備幹部等,工作機會又不多。

   很多金融業者在找新金融商品研發人員的時候,由於需要比較高深的數學能力,不見得一定要找財務金融系的,也可以去找土木系、電機系、資訊系的,因為他們的數學能力很強,所以財務金融系已經不再是進金融業的一個保證了。

 至於國貿系的學生,現在找工作的難度大幅提升,很多公司的進出口、報關、國外採購等部門,都慢慢轉移到大陸等地區,在台灣的工作機會相對減少。

 

許多高中生對休閒管理系有一個迷思,以為要從事觀光休閒產業,就一定要讀這個系,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休閒管理系和大眾傳播系一樣,徵才是沒有科系限制的;例如你想要當記者,很多媒體記者都不是大傳系出身,如果大學唸工業管理系、或者醫療管理系,他當記者的時候,去跑科技新聞、醫療新聞,可能比念大眾傳播系的更專業。同樣的,想要進入觀光休閒產,什麼科系都可以;你讀本科系只有一個幫助,就是在找工作的時候,一開始有人引薦比較方便,有老師、學長姐可以幫忙介紹工作。台灣媒體也很少公開對外徵才,像報社、雜誌社或電視台,通常透過老師、學長姐人脈關係就可以找到人,不用刊登什麼廣告。

    高中生往往以為觀光休閒產業很好玩,其實一點都不好玩,不但工作辛苦,起薪又很低。這個行業較大的隱憂是沒有門檻,因此過去這兩年去考華語導遊領隊證照的人,一口氣從3,000人暴增到將近2萬人。至於想從事餐飲管理的人,其實只要高中學歷就夠了。

 

保全業用人兩極化

   運動學群方面,體育系這幾年出路也在走下坡,現在台灣所有內需服務業都不景氣,運動休閒業如健身中心也不例外,當然影響到體育系學生的出路。值得一提的是,保全業也很愛找體育系學生,其實保全這個行業非常兩極化,如果你是當一些名人的隨扈或特勤保鑣的話,月薪甚至可從8萬元起跳。所以同樣是保全,你是當大樓管理員或是去當特勤隨扈,待遇天差地別。

 

工業設計系掀起一窩蜂

    建築與設計學群方面,台灣前些年建築系學生最大的出路,不是到建築工地去工作,而是到遊戲動畫產業,因為他們在校要學3D動畫軟體,這些技術也可以用在電腦動畫或者是線上遊戲。不過,我剛剛有提到房地產很熱門,不論土木或建築系學生,本行的工作機會都大增,與前幾年大相逕庭。甚至房地產周邊服務業如特力屋,對於土木建築系學生也有需求。

    工業設計現在是當紅炸子雞,但隱憂是經建會3年前公佈工業設計人才供不應求之後,各大學就開始搶設工業設計系。我可以預期這1、2年之內,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就快要飽和了,因為各大學搶設實在太嚴重了。台灣現在的問題不在於人才數量不夠,而在於人才的素質差,美學質感普遍不足。像義大利、法國人一生下來,放眼過去,街頭看到的都是藝術品,我們台灣看過去大概只有違章建築吧!

    台灣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很多工業設計系都歸類在工學院,老師不是唸機械就是材料科系出身。目前比較受到大家肯定的是實踐大學和雲科大,尤其實踐大學更是公認的第一把交椅。

 

藝術學院與商學院合流

    在影像多媒體設計科系方面,南藝大則是最好的學校,學生主要出路之一是遊戲動畫產業,其次是數位典藏。台灣現在很多博物館,像是故宮,都在著手將收藏品數位化,需要很多數位典藏人才去建置。另外一個出路就是數位學習,儘管現在流浪教師問題很嚴重,但我要強調,教育不是一個夕陽產業,而是一個朝陽產業,包括上班族的進修、以及企業員工的教育訓練,都需要數位學習人才。例如一個企業要幫員工安排英文課,公司本身在台灣各縣市有上百個分號,透過數位學習,公司只要安排一次課程,錄影下來放在網路上就可以重複播放,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及金錢?所以大型公司紛紛在找數位學習人才,除了影像多媒體設計科系外,也需要教育科技、教育資訊科系背景的人,有時還沒畢業就已經被企業預訂了。

    藝術學院和商學院的合流已經成為一股新趨勢,台灣很多外商公司找行銷企劃人員,開始嘗試用戲劇系、美術系的人,因為正統商學院的學生在做行銷活動時,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能力很強,但創意是不夠的。現在行銷講求是美學經濟和感性行銷,需要很多高感性,懂美學的人,所以你會發現同樣是辦一個新產品上市發表會,如果是一個電影系的學生來辦,他會辦得有聲有色創意十足,吸引很多媒體的目光;如果是商學院的學生,就是一板一眼的,非常無趣。所以可以看到兩個學群有整合的趨勢。

 

心理師待遇不盡理想

    心理系方面,如果考心理師證照的話,目前門檻很高,一定要有碩士學位。但現行的健保給付制度,對醫院診所的心理師是不利的,一個皮膚科醫生可以每天看300個病人,心理師頂多只能看5、6個病人,待遇當然不是很理想。

   但是心理系還有其他出路,第一個就是學校輔導人員,第二個是政府目前在就業服務上,投入非常多資源,各地的就業服務中心不斷開張,在找就業輔導員的時候,諮商輔導或心理科系是第一優先。第三個是到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台灣現在人力資源的科系非常少,所以對企業來說,他們在找人力資源人員時,心理系的比例特別高。第四個是運用本身的統計調查專長,去做行銷企劃或市場調查。

 傳播科系未必在培養記者

    大眾傳播科系方面,光鮮亮麗的媒體業是很多年輕人所嚮往的,它確實是一份可以開眼界的工作,你一個無名小卒,照樣可以去訪問大企業家、名人。可惜台灣媒體業發展至今,已經面臨到很大的難題,前不久有一項調查,調查台灣各行各業從業人員想要轉行的比例,結果第一名就是媒體,有超過80%的記者想要轉行,代表這個行業出了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廣告量巨幅萎縮,造成媒體業經營備感吃力;第二是人員精簡縮編,工作壓力極大;第三是八卦媒體當道,職業形象一落千丈。

    未來將是一個「媒體匯流」的時代,電視、網路、電信都開始整合到一家了。有些學校的傳播科技系或資訊傳播系,不再只是培養記者,而是培養傳播科技的應用人才,和過去有很大差別,他們工作非常好找,可以到電信公司、網路公司、手機公司任職。

 文學院不必杞人憂天

    文學院不用太擔心出路,因為如果往服務業走,有70%的工作是不限科系的,不論哲學系、中文、歷史系都可以。服務業重視的是EQ、談吐氣質,你講話的溝通表達能力,還有你的人格特質,什麼科系是不重要的。

    在外文科系當中,日文系和韓文系目前出路最好,特別是日文人才,因為台灣很多科技業和服務業都和日本息息相關。學校方面,文藻外語學院比多數國立大學都好,尤其歐洲語言更是它的強項,台灣駐歐洲的外交領事與外貿人員中,文藻畢業生是最多的,比台大、政大外交系的都還要多。

    中國大陸的外語人才雖多,但幾乎都集中在政府機構,或者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民間外語人才相對較少,他們曾經統計過,全中國大陸民間合格的日文口譯人才還不到200個。在台灣,口譯人員的工作很少,因為台灣的國際會議與展覽越來越少了,大陸今年特別開放台灣人報考口譯證照,這是台灣外語科系學生很大的機會。

 工學院要有讀碩士的決心

    工學院方面,台灣目前理工科系已經不再是就業的保證。台灣科技業變化的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有不同的新產業誕生,像今年最火紅的產業,就輪到博奕機、太陽光電、LED、汽車電子、安全監控設備等。但是不管怎麼變,電子、電機、資工、化工、物理、材料這6個科系,始終都是科技業研發的主要核心人力。未來科技業在台灣只會留下研發部門,所以要讀理工學院,就得有決心起碼要讀到碩士,才有機會進研發部門。

 醫科收入不如讀理工

    醫學院方面,很多人讀醫學院的目的,並不是對醫學有興趣,而是家長一直認定當醫生社會地位比較高、收入比較豐厚,但醫生的收入現在每況愈下。程度很好的學生,如果是為了錢去念醫學院的話,那還不如去唸理工科系,到科技公司所能拿到的員工分紅股票,絕對要比當醫生多。

    台灣人口結構轉變,醫生選擇科別也受到很大影響;像台灣這幾年的生育率降低,所以婦產科已經差不多消失了三分之一,婦產科醫生都跑去做醫學美容,還有做減肥的、健康檢查的,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半路改行。

 Q&A 1

    這幾年台灣年輕人出國留學的比例大增,但喝過洋墨水,不見得對每一個科系都有用,例如你想在台灣科技業工作的話,與其去國外拿學位,不如在台灣念書可以培養人脈,因為你的學長姐幾乎都在科技廠任職,透過人脈找工作反而比較容易。台灣一些比較好的大學的工學院,不見得會比國外差。

如果是金融業的話,有沒有拿到國外碩士就天差地別,國外三流大學的商學院碩士,可能都比台大、政大的碩士還好用。因為台灣的金融業很重視外語能力,你有留學背景,絕對比較吃香。

    有很多行業,拿到碩士學位不見得吃香,例如從事影像多媒體設計,你是不是碩士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拿出好的作品。

    不過出國唸書的收穫,可能不在於一時之間立刻就業的效果。台灣現在處在一個鎖國的狀態,長遠來看許多年輕人的工作機會,恐怕都不在台灣。如果擁有海外留學經驗,將可增加國際視野,對於將來到海外發展很有幫助。我建議如果家裡經濟許可的話,要盡量出國留學。

 Q&A 2

這兩年學生投入軍警相當多。如果是從其他管道從軍的,在升遷方面一定會受到影響,因為你不是正統軍校出身的,一旦升遷受阻,很可能30多歲就要面臨提前退伍的命運。很多非常優秀的職業軍人,退下來都只能從事所謂的「三保產業」,也就是保險、保全、還有靈骨塔。

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default_content.aspx?blogid=2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