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談蜂和蟻呢?在美國,每年因為蜂、蟻叮咬而致死的案例約在五十至一百人間,也許您不相信,這個數目高於被其他所有動物(從蜘蛛、蠍子、蜈蚣到毒蛇、狼或熊等大型動物)攻擊致死的總數,因此千萬不可小看這不起眼的小動物。

 

秋高氣爽季節,適合戶外活動,但夏秋季節,鄉間或田野間蜂、蟻活躍,民眾被叮咬事件頻傳,一般蚊蟲叮咬除了蟲媒病外,甚少造成生命危險,比較可怕的是防衛性的攻擊,例如火蟻與蜂類,此類節肢動物螫咬本身引起的機械創傷及所分泌毒液的傷害,嚴重時會造成過敏性休克,民眾於夏秋季節從事戶外運動時,應小心提防。

蜂和蟻在分類上同屬於膜翅目,這兩種昆蟲大多是群居的社會性昆蟲,因此攻擊也多是群體性的「蟲海戰術」;其攻擊的武器則有使用口器(如小黃家蟻),或帶毒囊的尾針(如蜜蜂)或兼而用之(如火蟻和胡蜂)。群體的力量使這些小蟲的攻擊遠較前述的大型猛獸要來得可怕而且致命。

有關蜂類叮咬

蜂的主要武器是配有毒液囊的尾針,除了胡蜂類不會留下尾針外,蜜蜂螫人後毒液囊會隨毒針留在皮膚上,如未移除毒針,則毒囊會持續收縮釋出毒液,可能造成致命結果。

報章媒體常報導的蜂螫死人事件,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中毒死亡,第二種是過敏性休克。一般蜂類體型不大,不會一兩針就把人「螫死」,因此中毒死亡多半與蜂的種類(大型蜂,攻擊性強的比較危險)和被螫的「針數」有關,據估計,大約五十到兩百針的毒液量可使一個成人死亡,台灣蜂螫死人的報告中,最常見的是攻擊性強的胡蜂科,其中又以黑腹虎頭蜂最多。

另一重要的致死原因過敏性休克,如果我們對某種蜂過敏(通常是曾被該種蜂螫過而激敏化),那麼不管該蜂體型或毒性大小,下次被同種蜂螫時(不限針數,即使只有一針亦有可能)便有可能(35-60%)會發生過敏症狀,嚴重的「過敏性休克」有可能致命。

如何避免戶外活動中被蜂攻擊,或受到攻擊時如何處置,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說不要穿鮮豔的衣物或抹香水,有人建議被攻擊時脫下衣物在空中揮舞然後丟開,或跳入水中躲避蜂群,這些說法多半未經科學驗證且可能因慌亂或現場限制無法採用。

以下提供筆者認為可行的策略

見有蜂類在附近活動應即停下腳步小心觀察,如發現蜂巢應盡可能繞過。
不要招惹或打死在身體附近盤旋的蜂(可能是巡邏蜂),因為它所釋放的費洛蒙會引來蜂群攻擊。
如遭遇攻擊,應立即朝反方向(來時路)逃離,小心不要跌倒,身上的背包,衣物等都有保護作用,除非嚴重影響行動,否則不要脫掉。如果有隨手可得的多餘衣物或其他遮敝(比如說,塑膠袋或地上的一片芋葉),可即包在頭頸等暴露部位。

有關蟻類叮咬

除了蜂以外,近幾年的火蟻入侵校園及農田事件,雖然未釀致嚴重災害,但幾起農民被蟻咬傷的事件,也讓民眾見識到火蟻的威力。

原產於南美洲的火蟻包括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與黑火蟻(Solenopsis richteri),螞蟻由於適應力強,許多品種早已隨人類的活動而散佈世界各地,比如說我們居家常見,咬人會有一點刺痛的小紅家蟻就是一種外來的漂泊蟻,而火蟻從二十世紀初進入美國,如今已在世界上許多熱帶及溫帶地區發現它們的蹤跡。

火蟻之所以可怕,在於它們的群集攻擊性與如同蜜蜂一般帶有毒囊的尾刺,火蟻的體型很小,並不是我們猜想的那種擁有大顎的大型蟻類,常見的蟻丘是出現在荒地及旱田,容易被螫到的部位在下肢(與蜂螫不同),而螫傷常見的季節在夏天,由於火蟻在平均年最低溫-12℃以上的環境即可定居存活,所以台灣大部分的農地都可能被攻佔。

火蟻的體型比蜂類小很多,中毒致死的可能性不高,主要的危險性來自過敏性休克,其中約1-1.5%的被螫傷者會發生過敏性休克。

被蜂蟻叮咬怎麼辦

當我們逃離蜂蟻攻擊的現場,應即迅速檢視自己或隊友身上被螫傷的部位,如發現有尾針留在上面,應即用針或其他乾淨的尖銳物移除,小心勿擠壓到毒液囊。針數不多時通常只有局部的症狀,蜂螫傷口在螫的瞬間會有劇痛,隨即逐漸腫脹、發紅,脹痛或有輕微搔癢,如被螫超過約十針,則有可能發生全身性症狀,如噁心嘔吐、抽筋、意識不清、發燒及休克等。
火蟻的傷口則是在刺痛之後會形成一個周圍有紅圈的小丘疹,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丘疹變成小膿疱,然後在兩三天之後脫皮痊癒,不過曾被螫過的人約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會產生一種嚴重的(但不是過敏性休克)局部反應,此時傷處亦會腫脹發紅,而且奇癢。如無全身性症狀,則其處理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局部可在清潔消毒傷口後塗抹類固醇或消炎止痛軟膏,口服抗組織胺止癢。如傷口則感染之虞則應投予抗生素,其他如患肢抬高、冰敷等一般處置方式對於減少疼痛與腫脹也都有不錯效果。

過敏性休克是最重要的致死原因,民眾一定要謹慎預防及處置。

通常過敏性休克發生於被螫後五到十五分鐘內,不過亦有可能延遲至一個小時之後,這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傷者很快會有呼吸困難、全身或臉部浮腫、喉頭因為聲門水腫阻塞呼吸道可能發出哮吼(stridor)的聲音、血壓下降、脈搏淺快、四肢及臉色冰冷而蒼白、意識不清乃至於昏迷。此類病人可能死於休克或呼吸道阻塞。

當您的同伴因被蜂、蟻叮咬而發生過敏性休克時,建議您保持冷靜,並按照如下步驟處理

當察覺到可能是過敏性休克時,應立即就地尋覓安全處所,並讓傷者躺臥。
檢查生命徵象(ABC),如有異常,應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同時準備腎上腺素注射。

以下第三到五步驟應由醫護人員執行。如果沒有醫護人員在場,應直接求援及送醫。

腎上腺素(epinephrine,商品名Bosmin)0.3mg肌肉注射(註依照台灣法律,腎上腺素施打需由醫護人員執行),第二劑應同時備妥,以備稍後使用。
聲門水腫通常對腎上腺素注射會有反應,有時十到十五分鐘後因藥效已過症狀復發,可重覆注射。如對藥物反應不佳,可能要考慮氣管切開或其替代急救措施(請參考急救相關書籍)。
如果病人生命徵象已穩定且意識清楚,可投予前述之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口服或注射藥。如有帶氧氣或靜脈輸液可即給予。
無論初步處理之結果如何,都應立即對外求援及後送到附近的醫院。

 

資料來源:大林慈濟醫院http://www.kidlucky.net/onemitbbs/thread-51482-1-1.html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師 部落格 的頭像
    愛師 部落格

    愛師 部落格

    愛師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